李煜---浪淘沙
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
秋風庭院蘚侵階,
一行珠簾閒不捲,
終日誰來?金劍已沈埋,
壯氣蒿萊。
晚涼天靜月華開,
想得玉樓瑤殿影,
空照秦淮!

語譯:
所有的往事都只是無限的哀痛,對於這種景象,自難排解心頭的抑鬱。在蕭颯的秋風裏,庭院的苔蘚侵上了台階,一行珠簾下垂,不去捲它,這個時候,還會有誰來探望呢?金劍早已經沈埋,壯氣釓已頹萎。面對著碧淨天空,皎潔的月亮,回想當年,玉樓瑤殿之中的歌舞,如今,只留下明月的影子,空照在秦淮河上。

晏殊〈踏莎行〉
小徑紅稀,芳郊綠遍,高台樹色陰陰見。春風不解禁楊花,朦朦亂撲行人面。 翠葉藏鶯,朱簾隔燕,爐香靜逐游絲轉。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

  〔註釋〕
  ?紅稀:花兒稀少。
  ?綠遍:草多而茂。
  ?陰陰見(xi岬n):顯露出濃綠樹蔭。
  ?遊絲:欲散未散的香爐輕煙。

  〔賞析〕
  這是一首寫暮春閒愁的作品,上闋寫暮春景色,蘊含淡淡的閒愁,將大自然春之氣息表現的淋漓盡致,下闋進一步對愁怨作鋪墊。全詞以寫景為主,以意象的清晰、主旨的朦朧而顯示其深美而含蓄的魅力。

晏殊【浣溪沙】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這首詞抒寫光陰流逝的感傷。詞人以有限的生命來體察無窮的宇宙,把人生放到時空這一廣大範疇中來進行思考,於是,這首詞便具有某種厚重的哲理韻味了。上片三句貌似淡淡寫來,其中卻蘊涵著時間永恆而人生短暫的深長歎惋。下片通過最有特徵的具體事物和生活細節來深化上片勾畫的意境:「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是人們心中所有但卻是筆底所無的一種「詩意」的感受。「花落去」與「燕歸來」每交替一次,便過了一年,而人生正是在這無窮的交替之中逐漸衰老直至死亡。晏殊雖然位極人臣,但是他無法挽回流逝的時光,只能「無可奈何」地看著歲月的腳步匆匆離去。宦海風波中,晏殊也免不了有沉浮得失。在官場平庸無聊的應酬中,敏感的詩人當然會時時痛切地感受到生命的無意義消耗。這就是詞人在舒適生活環境中也不能避免的「閒愁」,是擺脫不了的一種淡淡的哀傷。
 
【浣溪沙】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閒離別易銷魂。酒筵歌席莫辭頻。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這首詞創構的是一個大的時空框架,但它所寫卻是極其深細的離恨相思。框架雖大,使人銷魂的「離別」之情卻在不斷擴充、膨脹,一直瀰漫到框架的所有空間,甚至連支撐框架的實體都被這離情所掩蓋、吞沒,直至實處化虛,整個空間剩下的只有離情了。不過,它並沒有虛到一無所有,而是在「滿目山河」、「落花風雨」之中,擺設下一台「酒筵歌席」,在歌聲與風雨交織聲中再落實到「眼前人」身上,這就證明了現實的存在。既然無法擺脫「年光有限」的苦惱,不如及時行樂,「憐取眼前人」。這就是詞人解決生命短暫、時光永恆矛盾的方法了。與其說是解脫,不如說是沉湎。


浣溪沙
小閣重簾有燕過。晚花紅片落庭莎。曲闌幹影入涼波。
一霎好風生翠幕,幾回疏雨滴圓荷。酒醒人散得愁多。

清平樂
春花秋草。只是催人老。總把千山眉黛掃。未抵別愁多少。
勸君綠酒金盃。莫嫌絲管聲催。兔走烏飛不住,人生幾度三台。

清平樂
金風細細。葉葉梧桐墜。綠酒初嘗人易醉。一枕小窗濃睡。
紫薇朱槿花殘。斜陽卻照闌幹。雙燕欲歸時節,銀屏昨夜微寒。

《蝶戀花》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
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見天涯路。
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此為晏殊寫閨思的名篇。詞之上片運用移情於景的手法,選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點出離恨;下片承離恨而來,通過高樓獨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態生動地表現出來。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把此詞「昨夜西風」三句和歐陽修、辛棄疾的詞句一起比作治學的三種境界,足見本詞之負盛名。全詞深婉中見含蓄,廣遠中有蘊涵。

  起句寫秋曉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籠罩著一層輕煙薄霧,看上去似乎在脈脈含愁;蘭花上沾有露珠,看起來又象在默默飲泣。蘭和菊本就含有某種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潔),這裏用「愁煙」、「泣露」將它們人格化,將主觀感情移於客觀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愁」、「泣」二字,刻畫痕跡較顯,與大晏詞珠圓玉潤的語言風格有所不同,但在借外物抒寫心情、渲染氣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寫新秋清晨,羅幕之間蕩漾著一縷輕寒,燕子雙雙穿過簾幕飛走了。這兩種現象之間本不一定存在聯繫,但在充滿哀愁、對節候特別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為不耐羅幕輕寒而飛去。這裏,與其說是寫燕子的感覺,不如說是寫簾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輕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蕩漾著因孤孑淒淒而引起的寒意。燕的雙飛,更反托出人的孤獨。這兩句純寫客觀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接下來兩句「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從今晨回溯昨夜,明點「離恨」,情感也從隱微轉為強烈。明月本是無知的自然物,它不瞭解離恨之苦,而只顧光照朱戶,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應怨恨它,但卻偏要怨。這種仿佛是無理的埋怨,卻有力地表現了女主人公在離恨的煎熬中對月徹夜無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悵觸。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過片承上「到曉」,折回寫今晨登高望遠。「獨上」應上「離恨」,反照「雙飛」,而「望盡天涯」正從一夜無眠生出,脈理細密。「西風凋碧樹」,不僅是登樓即目所見,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臥聽西風落葉的回憶。碧樹因一夜西風而盡凋,足見西風之勁厲肅殺,「凋」字正傳出這一自然界的顯著變化給予主人公的強烈感受。景既蕭索,人又孤獨,在幾乎言盡的情況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現出一片無限廣遠寥廓的境界:「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裏固然有憑高望遠的蒼茫之感,也有不見所思的空虛悵惘,但這所向空闊、毫無窒礙的境界卻又給主人公一種精神上的滿足,使其從狹小的簾幕庭院的憂傷愁悶轉向對廣遠境界的騁望,這是從「望盡」一詞中可以體味出來的。這三句儘管包含望而不見的傷離意緒,但感情是悲壯的,沒有纖柔頹靡的氣息;語言也洗淨鉛華,純用白描。這三句是本詞中流傳千古的佳句。

  高樓騁望,不見所思,因而想到音書寄遠:「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彩箋,這裏指題詩的詩箋;尺素,指書信。兩句一縱一收,將主人公音書寄遠的強烈願望與音書無寄的可悲現實對照起來寫,更加突出了「滿目山河空念遠」的悲慨,詞也就在這渺茫無著落的悵惘中結束。「山長水闊」和「望盡天涯」相應,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而「知何處」的慨歎則更增加搖曳不盡的情致。

  在婉約派詞人許多傷離懷遠之作中,這是一首頗負盛名的詞。它不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點,而且具有一般婉約詞少見的寥闊高遠的特色。它不離婉約詞,卻又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約詞。

蝶戀花
初捻霜紈生悵望。隔葉鶯聲,似學秦娥唱。
午睡醒來慵一餉,雙紋翠簟鋪寒浪。
雨罷蘋風吹碧漲。脈脈荷花,淚臉紅相向。
斜貼綠雲新月上,彎環正是愁眉樣。
 
【賞析】
此詞情景交融、以景襯情,抒寫了一位女郎午睡醒後的閒愁。詞的上片借細節和襯景構成一幅和諧的閨中閒眠圖,這一景境中融入閨中人獨處空閨的閒愁;下片純以花月狀人,句句辭兼比興,處處意存雙關。全詞室內景物、戶外景色交相輝映,女主人公的容態與自然景致相得益彰,組成了一個渾然一體的優美意境。起首一句塑造出一位幽怨繾綣的閨中女子形象。她手執潔白的紈扇,無語凝思,悵然懷想。她也許是思念遠方的情人,也許是傷惋青春的易逝。此處暗用李白《折荷有贈》之「相思無因見,悵望涼風前」的意境。「捻」意為用手指輕輕搓轉,表現執扇時悵然無緒的情態,極為傳神。「初」、「生」二字,前後關聯,暗示因節序變換,令閨中人頓生新的悵望之情。空閨獨守,本已寂寞難耐,偏又有「隔葉鶯聲」,撩人意緒。「似學秦娥唱」句把鶯聲比似學秦娥之唱。揚雄《方言》:「娥,好也。秦晉之間,凡好而輕者謂之娥。」此言年輕貌美的女子,其歌聲之美可知。以鶯聲之歡快,反襯人心之悵恨,命意與著筆確有含蓄蘊藉之妙。鶯啼婉囀,是實處著筆;閨中索寞,則是虛處命意,運實於虛,終無一字點破。「午睡醒來」二句,深化閨中女郎百無聊賴的孤寂情狀。她午睡醒後,好一會兒還嬌困無力,那鋪床上的雙紋翠席,猶如平展著清涼的細浪。這兩句點明睡醒,而由翠簟聯想起寒浪,又引出了下片的出戶看花。
下片轉寫戶外優美的自然場景:夏雨初霽,徐徐的和風吹拂著新漲的碧水,那水中荷花,帶著晶瑩的雨珠,亭亭玉立,曳生姿。「碧漲」,是由上片的「寒浪」引出,「寒浪」是虛喻,「碧漲」是實寫,前虛而後實,意脈不斷,運意十分靈活。「脈脈」二句,更是傳神入化之筆。作者賦予雨後荷花以人的風韻和感情,它含情脈脈,淚珠臉,有情有思。這個比喻中的荷花已跳出物象,「紅相向」三字,似寫朵朵紅荷,曳相映,實寫荷花帶雨,向人脈脈欲語;人帶淚珠,對之黯然神傷。是花是人,迷離莫辨,已達到物與人交融、渾然合一的境地。結拍二句,時間由午後過渡到夜晚,寫新月初上的景象。作者於依托明月遙寄相思的傳統作法上,又自出新意,別開境界。「綠雲」明指夜空浮雲,暗喻女郎烏髮。「新月」傍雲而上,猶如女郎愁眉,蹙於烏髮之下。新月彎彎,猶似愁眉。作者運用雙關的委婉手法,既借月夜之景,抒寫懷人之情;又避開對形象作直露的繪形勾貌,而是以新月狀人之愁眉,通過景物的暗示性和象徵性,使情與境諧,氣氛濃重。此詞情景相生而又契合無間,設喻新巧而又雋永傳神,具有獨特的意境,充分體現了小晏詞「詞情婉麗」、「曲折深婉」的特色。

  訴衷情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氣欲重陽。遠村秋色如畫,紅樹間疏黃。
  流水淡,碧天長,路茫茫。憑高目斷,鴻雁來時,無限思量。

  晏殊(991-1055)北宋詞人。字同叔。撫州臨川(今南昌進賢)人。十四歲以神童入試,賜進士出身,命為秘書省正字,官至右諫議大夫、集賢殿學士、同平章事兼樞密使、禮部刑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知永興軍、兵部尚書,封臨淄公,謚號元獻,世稱晏元獻。晏殊歷任要職,更兼提拔後進,如范仲淹、韓琦、歐陽修等,皆出其門。他以詞著於文壇,尤擅小令,風格含蓄婉麗,有《珠玉詞》。亦工詩善文,現存不多,大都以典雅華麗見長。

賞析
  此詞以寫景為主,上片點明「天氣欲重陽」,下片以「憑高目斷」相照應,可知此詞為重九登高所作。詞中通過對節令、景物、環境的描寫,烘托出重陽佳節倍思親的氣氛,最後以「無限思量」點出主題。
  詞起兩句:「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氣近重陽。」 選出木芙蓉、黃菊兩種花依然盛開、能夠在秋風中爭香鬥艷來表現「重陽」到臨前的季節特徵。接著「遠村秋色如畫,紅樹間疏黃」兩句,從近景寫到遠景,從周圍寫到望中的鄉村,從花寫到樹。秋景最美的,本來就是秋葉,這裡拈出樹上紅葉來寫,充分顯出時令特徵。紅樹中間還帶著一些「疏黃」之色,樹葉之紅是濃密的,而黃則是稀疏的,濃淡相間,色調更豐,畫境更美。
  下片「流水淡,碧天長,路茫茫」三句從陸上寫到水上,從地面寫到天上。著一「淡」字,寫出中原地區秋雨少,秋水無波,清光澄淨之景致;而天高氣爽,萬里無雲,平原仰視,上天寬闊無際,於是,又用一「長」字狀天。這兩字看似平常,卻很貼切。上面景語,用筆疏淡,表現作者的心境是閒適的。至「路茫茫」三字,則帶感慨情緒:前路茫茫,把握不住。接下去:「憑高目斷,鴻雁來時,無限思量」寫久久地登高遙望,看到鴻雁飛來,引起頭腦中的無限思念。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指出:「一切景語,皆情語也。」此詞之寫景正與此境相合。正因為前面所寫之景蘊含著作者的感情,因此最後點題水到渠成,收到情景相生的藝術效果。

木蘭花
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
樓頭殘夢五更鐘,花底離愁三月雨。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
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是一首寫離別相思的詞。前半先敘清因別離而相思的事;後半則專寫離情之痛苦、相思之無窮。

註釋
  ?長亭路:送別的路。古代驛路上「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白帖》)。 ?年少拋人:人被年少所拋棄,言人由年少變為年老。 ?五更鐘、三月雨:都是指思念人的時候。 ?一寸:指心。千萬縷:指相思愁緒。

語譯
  離別的道路上已見楊柳青青、芳草萋萋。青春年華最容易拋人而去。好夢驚醒時,樓頭正響起五更的鐘聲,三月的雨使花底落紅點點,惹人離愁難禁。   無情人不會像多情人那樣痛苦,我一寸心竟化作相思愁緒千絲萬縷。天涯地角雖然遙遠,也終有到頭的時候,只有這相思呵,竟無窮無盡、無時無處不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邱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