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一、奕喻(譯文):錢大昕
  我曾經在朋友那兒看別人下圍棋。其中一人屢次下輸棋。我(在旁邊)嘲笑他下錯棋、考慮失誤,每每想要換換他所擺的棋子,認為他的棋力比不上我。過一會兒,這個客人要求和我下一盤,我的內心頗看輕他。但是才剛下幾子的棋,他已經取得了先機。快下半局棋的時候,我更加陷入了苦思,而他的智力還尚有餘裕。棋局結束,數數棋子,他贏了我十三個棋子。我非常羞愧,說不出一句話來。後來,只要有人邀我去看棋,我就整天默默坐在一旁而已。
  現代的學者,讀古人書籍的時候,大多在詆毀古人的缺失;他們和當代人相處,也喜歡指陳別人的缺失。人當然不可能沒有缺失,然而如果真能夠易地而處,平心靜氣地估量估量,我果真能夠沒有一點點的缺失嗎?我能夠知道他人的缺失,卻看不到自己的缺失;我能夠指出他人的小缺失,卻看不到自己的大缺失。我檢討自己的缺失都快沒時間了,又那有時間去議論他人的缺失呢?
  棋力的高下,有客觀的標準。一步棋的失誤,大家都看得到,即便是想護短不肯認錯的人也無法掩蓋住啊!但是道理所在的地方,各人肯定他所認為對的,各人否定他所認為錯的。這個世界上已經沒有活著的孔子,誰能夠確定出是非的真假呢?那麼別人的缺失,未必就不正是恰當的;而我的沒有缺失,也未必就不正是我的大缺失。然而人們彼此嘲笑,沒有停止的時候,那就連旁觀看棋的人都比不上了。‘

八十二、學記:禮記
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是故君之所不臣於其臣者二:當其為尸則弗臣也,當其為師則弗臣也。大學之禮,雖詔於天子,無北面,所以尊師也。

◎易解:
求學的道理,尊敬老師是最難做到的。老師受到尊敬,然後真理學問纔會受到敬重。真理學問受到尊敬,然後人民纔會敬重學問,認真學習。所以君主不以對待部屬的態度來對待臣子的情形有兩種:一種就是在祭祀時,臣子擔任「尸」的時候,另一種就是擔任君主老師的時候。大學的禮法,對天子授課時,老師不處於面朝北的臣位,就是為了表示尊師重道。

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後其節目,及其久也,相說以解;不善問者反此。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待其從容,然後盡其聲;不善答問者反此。此皆進學之道也。

◎易解:
善於學習的人,老師很安閑,而教育效果反而加倍的好,學生更把功勞歸諸於老師教導有方;對於不善學的人,老師教得很辛苦,效果卻僅得一半,學生反而歸罪於老師。善於發問的人,好比砍伐堅硬的木頭,先從容易下手的軟處開始,慢慢的擴及較硬的節目,時間久了,木頭自然分解脫落;不善發問的人,使用的方法剛好相反。善於回答問題的人,有如撞鐘,輕輕敲打則響應得小聲,重力敲打,則響應的聲音就很響亮,一定要打鐘的人從容不迫,然後鐘聲纔會餘音悠揚傳之久遠,不善答問的人剛好相反,這都是增進學問的方法。

八十三、蘇軾:日喻〉)
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盤」,扣盤
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
其形,他日揣籥,以為日也。日之與鐘籥亦遠矣,而眇者不知其異,以其
未嘗見而求之人也。道之難見也甚於日,而人之未達也,無以異於眇。達
者告之,雖有巧譬善導,亦無以過於盤與燭也。自盤而之鐘,自燭而之籥,
轉而相之,豈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見而名之,或莫之見而意
之,皆求道之過也。然則道卒不可求歟?蘇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

語譯:
有個天生失明的人,他不認識太陽,就去問那些有眼睛的人。有人告訴他說:「太陽的形狀像銅盤一樣。」說著還毃毃銅盤而讓那失明人聽聽聲音。有一天,失明人聽到了鐘聲,於是誤以為那就是太陽。又有人告訴他說:「太陽的光就像蠟燭一樣。」說著還讓他摸摸蠟燭而知道了形狀。有一天,失明人揣摸到了籥管,於是誤以為那就是太陽。太陽和鐘、籥管,差得也有夠遠的了,而那失明人卻不知道其間的差異,因為他從未見過太陽,而只是向人問問、聽聽罷了。
「道」比起太陽是更加難看得到啊,而一般人不瞭解它,實在和失明人不認識太陽沒有什麼兩樣。即便是通達的人告訴了他,雖然譬喻巧妙、善於開導,也不見得比盤、燭的譬喻高明多少。從盤到鐘,從燭到籥,一個比喻轉著一個比喻,再加以察看看,那有什麼盡頭呢?所以世上那些「道」的人,有人是就他所見到的而來說說,有人是根本沒有體會而隨意揣測,這些都是求道人的弊病啊!
這麼說來,「道」最後是無法求到的嗎?蘇子說:「道是自然得到、而不可以強求的。」

八十四、卜算子、陸游
驛外斷橋邊,
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
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輾作塵,
只有香如故。
→詠梅

<註釋>
卜算子:萬樹《詞律》引毛先舒的話說,驛賓王的詩喜歡用數目字,被人稱作「卜算子」。
驛外:驛站外。

語譯:
驛亭之外,靠近斷橋的旁邊,孤單寂寞地綻開了花,卻無人作主。每當日色西沉的時候,總要在內心泛起孤獨的煩愁,特別是颳風下雨。 不想費盡心思去爭芳斗春,一意聽憑百花去嫉妒。零落凋殘變成泥又輾為灰塵,只有芳香依然如故。

八十五、濫竽充數   (選自《韓非子‧內儲說上》)
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語譯
齊宣王喜歡聽竽,尤其是三百人大樂隊的吹奏。
有一次,宣王招聘樂師。南郭先生聽到了這消息,就前往應徵,宣王很高興。於是由官家供食養活吹竽的人,有上百個。
等到宣王死後,湣王登位,他喜歡一個一個地聽人吹竽,處士立刻就逃走了。

八十六、自相矛盾  (《韓非子‧難一》)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
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語譯
有個楚國人既賣盾又賣矛,他稱讚他的盾說:「看我的盾,多麼堅固!它是用最堅韌的材料做的,不論甚麼東西,都不能刺穿它。」又稱讚他的矛說:「看這支長矛,多麼鋒利!它是用最堅硬的材料做的,不管甚麼東西,都能刺破。」
有個人問他說:「用你的矛刺你的盾,會怎麼樣呢?」那個人無法回答。
看來,沒有什麼東西能夠剌穿的盾和什麼東西都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時存在世界上的。

八十七、列子:楊朱
「昔者宋國有田夫,常衣縕黂,僅以過冬;暨春東作,自曝於日,
不知天下之有廣廈隩室,綿纊狐貉,故謂其妻曰:『負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獻吾君,將有
重賞。

語譯:
從前宋國有一個農夫,冬天只有填著亂麻的冬衣可以穿著勉強過冬,到了春耕時,就獨自曬太陽取暖。他不知道天下有寬廣大廈和暖室可住,也不知道有絲綿袍和皮裘可穿。於是回頭跟妻子說:「曬太陽的溫暖,沒有人知道;我如果把這個方法獻給國君,一定會得到重賞。」同鄉的富人聽了告訴他說:「從前有個人把野菜推薦給有錢人吃,有錢人吃了以後,不是嘴巴覺得刺痛,就是肚子受害。大家譏笑他,罵得那人慚愧不已。你就跟他是同一類的人!」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野人獻曝」,用來比喻平凡人所貢獻的平凡事物。

八十八、村行:王禹偁
馬穿山徑菊初黃,信馬悠悠野興長。
萬壑有聲含晚籟,數峰無語立斜陽。
棠梨葉落胭脂色,蕎麥花開白雪香。
何事吟餘忽惆悵?村橋原樹似吾鄉。

【註釋】
1.信馬:騎著馬隨意走。
2.野興:興,音ㄒ|ㄥˋ。野興,指野外的遊興。
3.籟:指大自然的聲響。
4.堂梨:植物名,落葉喬木,一名杜梨。
5.胭脂:音|ㄢ,ㄓ。本指紅色系列的化妝用品,此處指堂梨葉變紅。
6.吟餘:吟詩之後。

【語譯】

我騎著馬漫步在山村的小路上,此時菊花開放,綻露著金黃之色,面對著這一派鄉野風光,我興致勃勃,任憑馬兒碎步慢行。遠處的群山萬壑,風兒颯爽,傳來陣陣的清響;矗立的山峰,無聲無息地沐浴在夕陽的餘暉中。小路兩旁,堂梨樹的葉子枯萎了,變成胭脂般的紅色,紛紛墜落;田野裡的蕎麥花開了,潔白似雪,飄來陣陣清香。哎,我吟完了詩句,為什麼突然間陣陣的感傷湧上心頭?原來是那村邊的小橋,平野的林木,與我家鄉相仿,勾起我思鄉的惆悵。

八十九、杜甫:哀江頭
少陵野老吞聲哭,春日潛行曲江曲。
江頭宮殿鎖千門,細柳新蒲為誰綠?
憶昔霓旌下南苑,苑中萬物生顏色。
昭陽殿裡第一人,同輦隨君侍君側,
輦前才人帶弓箭,白馬嚼齧黃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雲,一笑正墜雙飛翼。
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遊魂歸不得!
清渭東流劍閣深,去住彼此無消息。
人生有情淚霑臆,江水江花豈終極?
黃昏胡騎塵滿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語譯:
少陵老人忍气吞聲地抽泣不停,
春日里偷偷地到曲江深處漫行。
江頭宜春苑芙蓉苑都緊鎖宮門,
楊柳輕柔菰蒲嬌嫩蒼綠為誰生?
想當年鑾駕游獵來到了芙蓉苑,
苑中的花樹似乎煥發异樣光彩。
昭陽殿楊太真是最受皇寵的人,
与皇上同車出入陪伴好比形影。
御車前矯捷女官人人背帶弓箭,
白馬嘴里銜嚼全部是黃金做成。
有個女官翻身向天上仰射一箭,
一箭發射出去墜落了兩只飛禽。
明眸皓齒的楊貴妃而今在何處?
滿臉污血的游魂不能回歸宮廷。
清清渭水向東流劍閣崢嶸林深,
君去妃留生死間彼此消息不靈。
人生有情死別有誰不淚落沾襟?
江水流呵江花飄悲傷豈有終境?
黃昏時塵埃滿天胡騎又來劫城,
想往南逃卻往北方向無法辨清!

九十、蘇軾:方山子傳
「方山子,光、黃間隱人也。少時慕朱家、郭解為人,
閭里之俠皆宗之。稍壯,折節讀書,欲以此馳騁當世,然終不遇」,

語譯:  
  方山子,是一位在光、黃兩州之間隱居的人,年少時仰慕朱家、郭解的為人,鄉里中的俠士都以他為領袖。年紀稍微大一點,就改行讀書,想藉此在當代活動一番,誰知終於沒有碰到機會。了來往,拋棄車馬,毀

九十一、讀《孟嘗君傳》王安石 
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士,士以故歸之,而卒賴其力以脫於虎豹之秦。
嗚乎,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齊之強,得一
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雞鳴狗盜之力哉?夫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
士之所以不至也。

譯文:
世人都稱道孟嘗君能夠招攬士人,士因為這個緣故歸附他,而孟嘗君終於依靠他們的力量,從像虎豹一樣凶狠的秦國逃脫出來。唉!孟嘗君只不過是一群雞鳴狗盜的首領罷了,哪裡能夠說得上得到了賢士?不是這樣的話,孟嘗君擁有齊國強大的國力,只要得到一個「士」,(齊國)應當可以依靠國力成為天下霸主而制服秦國,還用得著雞鳴狗盜之徒的力量嗎?雞鳴狗盜之徒出現在他的門庭上,這就是賢士不歸附他的原因。

九十二、王安石:材論
世之蔽者方曰:「人之有異能於其身,猶錐之在囊,其末立見,故未有有其實而不可見者也。」此徒有見於錐之在囊,而固未睹夫馬之在廄也。駑驥雜處,飲水食芻,嘶鳴蹄嚙,求其所以異者蔑矣。及其引重車,取夷路,不屢策,不煩御,一頓其轡而千里已至矣。當是之時,使駑馬並驅,則雖傾輪絕勒,敗筋傷骨,不捨晝夜而追之,遼乎其不可以及也,夫然後騏驥與駑駘別矣。

語譯:
世上的目光短淺的人說:「一個人如果自身懷有不凡的能力,就像錐子處於囊中,它的尖端立刻會鑽到外面來,所以不存在具有能力卻沒有表現出來的人。」這傢伙只看到錐子處於囊中,卻顯然沒有看到馬在馬廄中的情形。劣馬與良馬混雜相處,一樣喝水吃草,嘶叫跺蹄子咬牙齒,從此之中尋找馬的本領的人大錯了。等到它拉沉重的車子,走平坦的道路,不用屢屢鞭策,不讓人費力的駕馭,韁繩晃一晃,千里的路程已經走完了。在這個時候,讓劣馬一道,那麼即使劣馬將輪子弄倒,將韁繩扯斷,筋骨受傷,日夜兼程地追趕,也是遠遠地不能趕上的,在這樣之後良馬和劣馬才能區別開。

九十三、傷仲永:王安石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語譯:
仲永的通曉、領悟能力是天賦的。他的天資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終成為一個平凡的人,是因為他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像他那樣天生聰明,如此有才智,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尚且要成為平凡的人;那麼,現在那些不是天生聰明,本來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後天的教育,想成為一個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夠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邱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