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宋清傳
宋清,長安西部藥市人也,居善藥。有自山澤來,必歸宋清氏,清優主之。長安醫工得清藥輔其方,輒易讎?,鹹譽清。疾病庀瘍者,亦畢樂就清求藥,冀速已。清皆樂然響應,雖不持錢者,皆與善藥,積券如山,未嘗詣取直。或不識遙與券,清不為辭。歲終,度不能報,輒焚券,終不復言。
譯文:
宋清,他是長安西邊藥場的人。儲存有好的藥材,有從深山大澤採藥來的人,一定會把藥材送到宋清這裡來,宋清總是好好地招待他們。長安的醫生得到宋清的藥材來輔助配合藥方,往往容易有效,大家都稱讚宋清。那些生了病、頭痛、皮膚痛的人們,也都樂於向宋清求藥,希望病好得快些,宋清總是高高興興地答應他們的要求。即使是有些沒帶錢的人來,宋清也都給他好的藥材。債券、欠條堆積得像山一樣地高,宋清不曾跑去向他們收帳。或者有些他不認識的人,打從遠方來,拿債券賒欠,宋清並不拒絕對方。到了年終的時候,宋清估計(大概對方)不能還債了,往往就把債券、欠條給燒掉,最後就不再多說話。

二、補蛇者說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齧人,無禦之者。然得而腊之以為餌,可以已大風、攣踠、瘺癘,去死肌,殺三蟲。其始太醫以王命聚之,歲賦其二。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永之人爭奔走焉。
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問之,則曰:「吾祖死於是,吾父死於是,今吾嗣為之十二年,幾死者數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將告於蒞事者,更若役,復若賦,則如何?」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將哀而生之乎?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嚮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
1.腊之以為餌:意謂曬乾做為藥物
2.已大風:意謂治癒大麻瘋
3.吾嗣為之:意謂繼承
4.其租入:係指充當應繳的租稅
5.本文在譏諷:苛政擾民害人
6.更“若”役,復“若”賦:句中二個若皆為代名詞,意謂指你則何如

三、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孟子稱:「人之患,在好為人師。」由魏晉氏以下,人益不事師。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譁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後學,作<師說>,因抗頻而為師。世果群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增與為言詞。愈以是得狂名;居長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東,如是者數矣。
1.炊不暇熟:意謂急欲離開,不遑久居也
2.抗頻而為師:意謂嚴正其容而為人師
3.人之患,在好為人師:意謂人人往往好以老師自居
4.指目牽引,而增與為言詞:形容韓愈受人背後指指點點、添油加醋的議論

四、鈷鉧潭西小丘記
  得西山後八日,尋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鈷鉧潭。西二十五步,當湍而浚者為魚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樹。其石之突怒偃蹇,負土而出,爭為奇狀者,殆不可數。其嶔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馬之飲於溪;其衝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羆之登於山。

丘之小不能一畝,可以籠而有之。問其主,曰:「唐氏之棄地,貨而不售。」問其價,曰:「止四百。」予憐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時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剷刈穢草,伐去惡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顯。由其中以望,則山之高,雲之浮,溪之流,鳥獸之遨遊,舉熙熙然迴巧獻技,以效茲丘之下。枕席而臥,則清泠之狀與目謀,瀯瀯之聲與耳謀,悠然而虛者與神謀,淵然而靜者與心謀。不匝旬而得異地者二,雖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1.本文主旨:描寫小丘風景的奇特
2.舉“熙熙”然迴巧獻技:意謂和悅貌
3.其石之突怒偃蹇,負土而出:意謂猛然高拔從土中冒出來
4.當湍而浚者為魚梁:意謂急流水深之處有養魚的池子
5.“尋”山口西北道二百步:意謂探尋

五、袁家渴記
楚越之間方言,謂水之反流者為「渴」。音若「衣褐」之「褐」。渴上與南館高嶂合,下與百家瀨合。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淺渚,間廁曲折,平者深黑,峻者沸白。舟行若窮,忽又無際。有小山出水中,山皆美石,上生青叢,冬夏常蔚然。其旁多巖洞,其下多白礫,其樹多楓楠石楠楩櫧樟柚,草則蘭芷。又有異卉,類合歡而蔓生,翏轕水石。每風自四山而下,振動大木,掩苒眾草,紛紅駭綠,蓊葧香氣,衝濤旋瀨,退貯溪穀,搖揚葳蕤,與時推移。其大都如此,餘無以窮其狀。永之人未嚐遊焉,予得之,不敢專也,出而傳於世。其地世主袁氏,故以名焉。
1.楚越之間方言,謂水之反流者為「渴」,為何:倒流的河水
2.重洲:係指大的沙洲
3.舟行若窮:意謂船隻走到盡頭
4.“掩苒”眾草:乃指掩蓋住茂盛的草木
5.搖揚葳“蕤”:係指草木下垂
6.間廁曲折:意謂偶有曲折的地方
7.餘無以窮其狀:乃指我沒有辦法完全描述

六、臨江之麋:
臨江之人,畋(音:田)得麋麑(音:泥),畜之。入門,群犬垂涎,揚尾皆來。其人怒,怛(音:答)之。自是日抱就犬習,示之使勿動,稍使與之戲。積久,犬皆如人意。

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為犬良我友,牴觸偃仆(音:眼撲)益狎(音:霞)。犬畏主人,與之俯仰甚善,然時啖其舌。

三年,麋出門外,見外犬在道甚眾,走欲與為戲。外犬見而喜且怒,共殺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1.本文主旨:外力不足智,徒增危怠
2.牴觸偃仆益狎:可解釋為更加
3.畋:意謂打獵
怛:威嚇
俯仰:意謂應對進退或週旋
狼藉:指綜橫散亂
4.以為犬“良”我友:乃指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邱德 的頭像
    邱德

    邱德老師 國文教學團隊

    邱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