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 答夫秦嘉書 徐 淑
- 書信相關常識
用 意 |
注 意 事 項 |
|||
書 信 結 構 |
稱 謂 |
寫信人對 受信人之 稱呼,表 示彼此的 關係 |
1.對尊親不稱名號,習慣加「大人」,如:「父親大人」 2.對尊長以稱字號為敬,不知字號者方稱名,如:「某某老師」 3.對平輩稱「先生」、「某某兄」、「某某姊」,表示客氣,對方不必年長於己 4.對兒女只稱名,對學生可稱名或字 5.對友職位者,字號下加職位,如:「某某部長」 |
|
提 稱 語 |
請求受信人察閱之意 |
用於祖父母及父母 |
膝下、膝前 |
|
用於( 師 長 ) |
函丈、壇席 |
|||
用於( 長 輩 ) |
尊前、尊鑒、鈞鑒 |
|||
用於( 婦 女 ) |
芳鑒、淑鑒、懿鑒 |
|||
用於( 同 學 ) |
硯右、硯席、文席、文几(平輩用語亦可) |
|||
用於( 平 輩 ) |
台鑒、大鑒、惠鑒、左右、足下 |
|||
用於( 晚 輩 ) |
青鑒、青覽、如晤、知悉 |
|||
用於( 教育界 ) |
講座、座右、有道、著席、史席 |
|||
用於弔唁 |
苫次、禮席、禮鑒 |
|||
頌候敬辭 |
表示敬意及問候 |
1.凡用「請」字,下必用「安」字,如:「敬請 福安」、「即請 大安」 2.凡用「頌」字,下用「祺」、「祉」、「綏」等 |
||
自稱 、 署名 |
署名表示寫信人與受信人之關係;也表示負責 |
1.如對父親自稱「兒」 2.直系尊親對子孫不署名,如:「父示」 3.對家人親戚僅署名而不寫姓,如:「甥某某」 4.此外,用全姓名,如:「學生王某某」 5.居喪者,姓或名之右上加「制」,如:「弟王制某某」 |
||
禮告敬辭 、 時間 |
署名下為禮告敬辭,表示敬禮、報告 |
1.對尊親用「敬稟」,如:「兒某某敬稟」 2.對師長用「敬上」 3.對平輩用「敬啟」、「頓首」 4.對晚輩用「手書」、「示」 5.寫信之日期,寫在禮告敬辭之下,字體應略小而偏右 |
||
補述 |
信已寫完,又想到有事需補述 |
應另起一行,並在開始加上「再啟者」、「又及」 |
||
信中提及彼此之親友時 |
1.用「令、尊」稱對方之家人、朋友,如令尊、令郎、尊夫人、令弟、令伯。稱對方妻子為「尊閫」、「尊夫人」 2.稱自己的長輩,用「家」,如家父;稱自己的晚輩,用「小」、「舍」,如:「小女」、「舍弟」;自稱用「愚」;稱「妻」(夫)為「內子」(外子) 3.自己尊長過世,改「家」為「先」;自己尊長過世,改「舍」為「亡」 4.稱人父子「賢喬梓」,稱人兄弟「賢昆仲」、「賢昆玉」,稱人夫婦「賢伉儷」;自稱「愚父子」、「愚兄弟」、「愚夫婦」 |
|||
其 他 注 意 事 項 |
1.抬頭表示尊敬;平抬(另起一行,與各行齊高)比挪抬(在原行空一格)更尊敬 2.信中自稱時,自己的稱謂(如:弟)或名字,字體應略小而偏右;提及晚輩時,「小」、「舍」體應略小而偏右,「小女」、「舍弟」 3.信中提及對方之住宅、店鋪,稱「貴宅」、「寶號」;提及自己的親友、處所,用「敝」,體應略小而偏右,如「敝業師」、「敝校」 4.稱世交晚輩為「世兄」 5.妻對夫稱「夫子」,故女學生稱男老師為「老師」、「業師」,不稱夫子 6.稱老師之妻為「師母」,老師之夫為「師丈」 7.摺疊信箋時,有字一面向外,反摺為報凶或絕交用 |
|||
信 封 款 式 |
1.信封上之稱呼,為送信人對受信人之稱呼 2.信封中央書寫受信人之姓、職銜、名字時,僅「名字」之字體可略小而偏右,如: 「王校長某某」;普通寫法,姓名、稱謂之字體大小一致,如「王某某先生」 3.「啟」,是請受信人拆信閱讀,信封上不可使受信人「敬啟,敬收」;對父母用「安啟」,對尊長用「鈞啟」,對老師用「道啟」,對平輩用「台啟」、「大啟」,對女士用「芳啟」、「惠啟」,對晚輩用「收啟」。明信片不用「啟」,只用「收」 4.「緘」用於寫信人姓名下,表示「封信」;明信片用「寄信」 5.信封:喪事時以素白信封、或將紅色框塗黑表示 |
1. |
※牛刀小試
父母親大人膝下 敬稟者:
十月三日辭別 慈顏,乘車南下,於當日下午一時抵達臺中,隨即辦理報到手續,並住進理學院第二舍一○六室,一切尚稱順利。當謹遵教誨,努力向學,以期上副 慈望也。肅此
恭請
金安
兒甘煌叩上十月四日
上面是一封傳統書信的範例,其中部分結構在現代書信裡是可以省略的,請問哪些框線內的結構可以省略?〔90-1臺北指考聯模多選18〕
(A)提稱語 (B)啟事敬辭 (C)敬語 (D)問候語 (E)自稱
答案:( ABC )
解析:(A)「膝下」是提稱語,為請受信人察閱的詞語,又稱「知照敬辭」,用時應與稱謂配合。「膝下」用於直系尊親。今可以冒號(:)承接於稱謂下。(B)「敬稟者」是啟事敬辭,為陳述事情的發語詞,今少用。「敬稟者」用於尊親。(C)「肅此」是敬語,配合「啟事敬辭」。可斟酌情形使用。(D)「恭請 金安」為問候語,即「頌候敬辭」,為表敬意及問候的話語,不能省略。頌候語中凡用「請」字,下必用「安」字。(E)「兒」是自稱,自稱要與受信人的稱呼相應。此為對父母自稱「兒」,不能省略。
2.依照應用文的普通準則判斷,下列四個「學生寫信給老師」的範例,正確無誤的選項是:
(A)大文先生左右:頃悉 先生退休在即,敝人深感惆悵。唯望日後能續有機會向 先生請益。 敝人陳大明鈞啟
(B)大文先生左右:頃悉 先生退休在即,學生深感惆悵。唯望日後能續有機會向 先生請益。 學生陳大明鈞啟
(C)大文吾師道席:頃悉 吾師退休在即,敝人深感惆悵。唯望日後能續有機會向 吾師請益。 敝人陳大明敬啟
(D)大文吾師道席:頃悉 吾師退休在即,學生深感惆悵。唯望日後能續有機會向 吾師請益。 學生陳大明敬啟
〔89推甄單選14〕
答案:( D )
解析:(1)「左右」是用於平輩的提稱語,對老師可用「道啟」、「鈞啟」;(2)學生自稱不可為「敝人」,稱「學生」或「受業」;(3)「陳大明鈞啟」之「鈞啟」為信封中路用語,用於尊長、老師或輩分高者;「陳大明敬啟」的「敬啟」,為禮告敬詞,意為「恭敬的陳述」。
- 課文深究
- (一)第一封信
殷殷叮囑, 盼望早歸 |
全文一開始作者先是安慰丈夫,雖然迫於生活,就要奉派到京城去。但請夫君不要有「失高素皓然之業」的遺憾。信文最末,徐淑則提醒丈夫:「得無目玩意移,往而不能出耶?」既然相信自己的丈夫有「高素皓然」之德,又何必擔心他呢?所以在叮嚀囑咐之中,正見出女主人翁盼望丈夫早歸的一往深情。 |
多四字句, 古樸誠摯 |
在形式上多用四字句,又加上行文間出現「誰謂宋遠,企予望之」,這種暗引詩經的句子,遂使得全文宛如先秦詩歌一般,具有古樸誠摯之美。徐淑的企盼極深,文章本應沉重綿長,但由於四字句的不斷點落,卻使得讀者感受到促迫的旋律節奏。情感的沉重,加上節奏的急促,使得殷殷之情更為透顯。 |
動人排比, 烘托艱辛 |
信中還有極美麗的排比句:「深谷逶迤,而君是涉。高山巖巖,而君是越,斯亦難矣。長路悠悠,而君是踐。冰霜慘烈,而君是履。」其中「深谷」對「高山」;「巖巖」對「悠悠」;最後「冰霜慘烈」又回應「深谷逶迤」。從空間的低、高、長,到時序入冬,在安排上不但齊整而且涵蓋面大。很生動的烘托出秦嘉在外行旅的艱難辛苦。 |
物象鮮明, 情感具體 |
信中所提到的心羨比目、口詠萱草等事物。具體的物象使讀者更快速的掌握作者的心意與情感。 |
- (二)第二封信
內容圍繞著贈物,反覆申辯,層層展開。作者的柔情密意,透過物象流溢在信文間。第二封信有三層意思可說:
第一層 |
從正面摹寫入手,首先表達了對秦嘉來信及贈物的感謝。接著睹物思人;通過讚譽贈物以及「覽鏡執釵」、「操琴詠詩」時的「情想仿佛」、「思心成結」,表現對丈夫的無限思念。 |
第二層 |
從反面入手,先是不同意秦嘉來信中有關贈物的教誡,認為「此言過矣,不獲妾心」,令人心生疑惑。接著作者巧妙運用詩經「飛蓬之感」、班婕妤「誰榮之嘆」兩個典故,貼切的反映出自己因遠離丈夫而無心打扮的心境。最後以兩組不同句式的對偶句,反覆強調共同的主題,只有等丈夫歸來後,素琴、明鏡、寶釵、芳香等贈物才會啟用。至此,讀者方能釋然,而作者對丈夫刻骨銘心、忠誠不渝的愛情也淋漓盡致的表達出來。 |
第三層 |
用示現的手法,想像丈夫現在等妻子來會面的憂急寂寞,與未來出發赴京路途的坎坷艱辛。於是有殷切叮嚀,詩信相贈。因為有「不別之恨」,所以時時念吾君,情感的發展銜接十分自然緊密。 |
全篇語言駢麗,用典貼切,結構精妙,毫無斧鑿之嫌。如此感人至深的佳作,實為真情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