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 過秦論 賈誼

  • 課文深究
  • (一)內容分析

  本文雖為史論名作,通篇卻是敘多論少,記敘部分依時順敘,脈絡清楚,層次井然。直至文末方點出文章主旨,歸納詳實,氣勢不凡。文章的前半部分,作者著力渲染秦孝公以來六代的開拓功業,當作者極力把經營百餘年的秦王朝,推向不可一世的巔峰時;忽然筆鋒陡轉,陳涉起義的洪流迅速把秦淹沒。無論從人才、兵器、軍力各方面來看,起義部隊都遠不如九國之師。可是「一夫作難而七廟隳」,這是何等鮮明的對比!從極盛而一統天下到迅速土崩瓦解的歷史教訓,這才是本文的目的:「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 (二)寫作特色

  〈過秦論〉在寫作方法上,有下列幾個特點:

運用反覆的對比反襯以凸顯中心論點

本文就結構布局來說,在於兩兩對比,極其有力。為了凸顯秦國的強大,文章首先渲染東方六國的強大,同時還有許多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軍事家,為六國出謀劃策、八方聯絡、統兵打仗,然而這樣的勢力在秦國面前竟不堪一擊。秦國的強大已顯現得凜然不可逼視。在寫陳涉的時候,極寫他的平庸微末,但是秦王朝居然竟被這麼一個小人物擊垮了。可見秦朝統治者不知「攻守之勢異也」,暴虐高壓的結果,只有加速走向滅亡。極有力地強調「仁義」的作用。

不僅以道理、邏輯的力量服人,更以氣勢的作用動人

為了呈現文章的氣勢,大量運用排比、對偶,如文中的「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并吞八荒」意思都相同,卻說了四遍;「御宇內」、「亡諸侯」、「制六合」、「鞭笞天下」、「威振四海」意思也類似,卻說了五遍。乍看之下,可能會覺得重複,但若只留下一句,而刪掉其他,其所營造的氣勢與感人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善於使用大量的鋪排與誇張渲染

如:「於是六國之士,有寧越、徐尚、蘇秦、杜赫之屬為之謀;齊明、周最、陳軫、召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之徒通其意;吳起、孫臏、帶佗、兒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之倫制其兵」,氣勢何其壯觀!「於是從散約解,爭割地而賂秦。秦有餘力而制其敝,追亡逐北,伏尸百萬,流血漂櫓;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強國請服,弱國入朝」,精神多麼振奮!整個文章如驚濤飛瀑,一傾而出,不可阻擋。這是戰國的文風,也是西漢初期、中期大散文家們的共同特點。

一系列關聯詞、語氣詞的運用

有蟬聯不絕、周回反覆、一唱三嘆的無窮韻味,這也是構成文章感情氣勢的因素之一。如文中最後一段,前面有七個「也」字句,一氣而下,勢如破竹;而後用「然後」兩字驀地兜住,如橫截奔馬;再用一個「何也」的問句觸發;最後「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的千古結論噴湧而出,不可動搖,不可移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邱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