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 馮諼客孟嘗君    戰國策

課文深究

(一)內容分析

  本文的最大特點,是通過迂迴曲折、跌宕變化的故事情節,層層剝筍般逐漸顯示人物的性格與風貌。文章波瀾迭出,姿態橫生,讀來頗有小說意味。作者表現馮諼的才能識見,並不是用單刀直入,一開始就使用鋒芒畢露的方法;而是採取欲揚先抑、欲露先隱的曲折手段,有意蓄勢然後躍出。

寄食門下,欲有所為

馮諼一出場,怪異的言行在眾多食客中別具一格。大凡食客投靠貴族門下,每每搖舌鼓唇,逞強顯能,以博得厚遇重用。而「貧乏不能自存」的馮諼,卻「無好」、「無能」。出人意料的是,這個既無好又無能的食客,並不因孟嘗君「笑而收之」就心滿意足,竟連續三次彈鋏而歌,揚言要離去,索求優厚的生活待遇,直到孟嘗君滿足他的全部要求方才作罷。作者交替描寫馮諼的抱怨、左右的反應和孟嘗君的態度,使馮諼的得寸進尺顯得尤為凸出。左右的反應從輕視到嘲笑到厭惡,從側面反襯出馮諼的索求無度、我行我素。彈鋏作歌的描寫,生動傳神,隱隱透露出馮諼異於常客的奇氣。





營造三窟

隨著經營「三窟」的漸次展現,馮諼嶄露頭角,無能的形象如潛龍升騰,令人刮目相看。

第一窟--焚券市義:「矯命焚券」的行動,顯示馮諼的魄力、遠見與敢作敢為的精神。其動機,主要雖在為孟嘗君收買民心,同時也表現出他能體會百姓疾苦。

第二窟--挾外援以自重,使孟嘗君重登相位:馮諼膽略過人,到梁國從事外交活動,提高孟嘗君在梁國的政治聲望,以致「梁王虛上位」而待之。迫使齊湣王不得不趕快將孟嘗君請回朝廷繼續當丞相。

第三窟--宗廟於薛:宗廟在古代是國家的標誌,凡是國君的廢立、皇室的婚喪、戰爭或會盟等大事,首先均須告於宗廟,以期獲得祖先的庇蔭,所以宗廟實際是國家政治機構的中樞。孟嘗君的祖宗,也就是齊王的祖宗,如果立宗廟於薛,齊王不可能廢掉自己的祖宗,這就意味著孟嘗君政治地位的不可動搖。另一方面,若薛地受到敵國的攻擊,齊王為了保護宗廟,就要保護薛地。

總結馮諼之功

最後用「孟嘗君為相數十年,無纖介之禍者,馮諼之計也」,概括了作者對人物的評價。

(二)寫作技巧

  本文尤其具有戲劇效果。全篇故事迂迴曲折、跌宕變化,把馮諼、食客、孟嘗君、齊王諸人的性格、面貌諸形象,忠實地呈現,真是妙態橫生。

善用層遞,波瀾層出

由於善用層遞之法,使得本文波瀾層出,引人入勝,如馮諼彈鋏而歌,「食無魚」、「出無車」、「無以為家」,無好無能者竟這般不識相。左右從人亦不假以好顏色,先是「左右以告」、繼則「左右皆笑之,以告」、「左右皆惡之」。

馮諼的形象,也由無能,而似有能,而實有能,亦層遞漸進,筆法井然。

善用語敘法描寫人物

孟嘗君對馮諼本亦平凡相看,待馮諼表明願為收債特使,才一陣歉意;收債回來,才「衣冠而見之」;待薛地受民相迎,再呈現理解狀;馮諼報告債賜薛地之民,雖不悅,亦僅曰:「諾!先生休矣!」心胸不可謂不寬。

梁王往聘,馮諼唯恐孟嘗君失態,預先告誡;齊王謝罪之時,馮諼憂孟嘗君不能遠慮,再誡。描寫馮諼,當真神態活現。

至於齊王,亦可由對話中見其個性。齊王辭退孟嘗君時說:「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為臣!」表面上對孟嘗君真是尊崇備至,其實是婉言辭退,口惠而實不惠的高招。擔心孟嘗君為他國所用,不利於齊時,所謂「願君顧先王之宗廟,姑反國統萬人乎?」又是何等卑微!本文對話婉約而富藝術性,處處可見。

抑揚對比,刻劃生動

  本文描寫馮諼的史筆由抑而揚,而對孟嘗君的描述則由揚而抑。兩相對比,更顯出了人物鮮明的個性特質。

  首段馮諼不過是個惹人嫌惡,無能又狂放的人。第二段則給人抑筆進入揚筆處留點質疑空間,馮諼敢署「能」,是否真能為孟嘗君收債?不禁令人為馮諼捏一把冷汗。「視吾家所寡有者」一句,為下文「市義」找來臺階,留一伏筆,高明至極。即使對簿公堂,孟嘗君未必討得便宜。至薛地人扶老攜幼以迎孟嘗君;梁使三反,孟嘗君固辭不往;齊王立宗廟於薛,三窟三揚,將馮諼之才能表現達到極點。結尾敘馮諼大功告成,孟嘗君高枕為樂。孟嘗君無心禮遇馮諼,卻得此回報,戲劇化之效果,引人入勝。

  透過人物個性之刻劃,更見馮諼之有識有膽,「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篇中可見食客三千之無能,即孟嘗君亦不能識拔真才於先。經由此篇,可見戰國策士才性鋒芒畢露,行事明快俊利的一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邱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