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亥』為字根衍生的字(二)
※垓:ㄍㄞ找到13則。(名詞)
※畡:ㄍㄞ【垓】之異體字。
1.荒遠之地。說文解字:「垓,兼八極地也。」段玉裁˙注:「兼備八極之地謂之垓。」
宋˙王安石˙和王微之登高齋詩三首之一:「書成不得斷國論,但此空語傳八垓。」
○八垓:ㄅㄚ ㄍㄞ八方的極限。
唐˙任公叔˙通天臺賦:「白日旁轉,青雲上浮,八垓可接於咫步,萬象無逃於寸眸。」
○九垓:ㄐㄧㄡˇ ㄍㄞ(1)中央至八極之地。比喻全國。
抱朴子˙外篇˙審舉:「今普天一統,九垓同風。」
明史˙卷二四○˙韓爌傳:「念先帝臨御雖止旬月,恩膏實被九垓。」
(2)九重之天。
淮南子˙道應:「吾與汗漫期于九垓之外,吾不可以久駐。」
文選˙司馬相如˙封襌文:「上暢九垓,下泝八埏。」
○垓極:ㄍㄞ ㄐㄧˊ遙遠荒僻的地方。
漢˙揚雄˙大鴻臚箴:「蕩蕩唐虞,經通垓極。」
2.界限、邊際。
漢˙揚雄˙衛尉箴:「重垠累垓,以難不律。」
○垓埏:ㄍㄞ ㄧㄢˊ天地的邊際,指至遠之地。
元史˙卷六十九˙禮樂志三:「神功耆定,則被垓埏。」
○垓心:ㄍㄞ ㄒㄧㄣ戰場、圍困之中。
元˙楊梓˙敬德不伏老˙第三折:「你看這廝,明日在垓心裡,綽見我那鐵撲頭,紅抹額,烏油甲,皂羅袍。」
西遊記˙第七回:「把大聖圍在垓心,各騁兇惡鏖戰。」
○垓前:ㄍㄞ ㄑㄧㄢˊ陣前、軍隊的前端。
董西廂˙卷二:「威風大,垓前馬上一個將軍坐。」
3.數目字。古代以十兆為經,十經為垓。見太平御覽˙卷七五○˙工藝部˙數。
○半垓:ㄅㄢˋ ㄍㄞ半垓,五千萬,表示數目很多。古代以萬萬為垓。
元˙高文秀˙黑旋風˙第一折:「眾兄弟拜某為頭領。某聚三十六大夥,七十二小夥,半垓來小僂儸。」。
元˙楊訥˙西游記˙第十二齣:「駕一片妖雲,引半垓厲鬼,則為子母情腸。」
○大會垓:ㄉㄚˋ ㄏㄨㄟˋ ㄍㄞ(1)指兩軍大會戰。垓,垓下,為項羽被圍困的地方。會垓,會戰。
元˙馬致遠˙薦福碑˙第三折:「未曾結廬山長老白蓮社,正遇著東海龍王大會垓。」
元˙無名氏˙小尉遲˙第二折:「他曾上甚惡戰場,他曾經甚大會垓。」
(2)比喻紛亂、矛盾的情態和環境。
元˙鄭廷玉˙金鳳釵˙第三折:「我借與他錢呵,搭救出它招賢納士東洋海,他還我錢呵,卻是拔出這棄子休妻大會垓。」
○鬧垓垓:ㄋㄠˋ ㄍㄞ ㄍㄞ喧鬧、紛亂。或作「鬧該該」。
元˙盧摯˙蟾宮曲˙玉環乍出蘭湯曲:「羯鼓聲催,鬧垓垓士馬漁陽,梧桐雨彫零了海棠。」
水滸傳˙第二回:「社稷從今雲擾擾,兵戈到處鬧垓垓。」
○垓下:ㄍㄞ ㄒㄧㄚˋ地名。在今安徽省靈壁縣東南,漢高祖圍項羽於此。
○垓下歌:ㄍㄞ ㄒㄧㄚˋ ㄍㄜ詩歌篇名。秦末西楚霸王項羽所作。項王垓下被圍,夜聞楚歌,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見史記˙卷七˙項羽本紀。
○楚霸王困垓下:ㄔㄨˇ ㄅㄚˋ ㄨㄤˊ ㄎㄨㄣˋ ㄍㄞ ㄒㄧㄚˋ(歇後語)四面楚歌。當楚漢相爭,項羽被漢軍困於垓下時,夜間聽到四面的漢軍都唱著楚地歌謠而以為漢軍已占領楚地。比喻所處環境艱困,各方面都受到威脅或攻擊。
如:「如今人單勢孤,已是楚霸王困垓下──四面楚歌,量你再怎麼三頭六臂,也無法挽回局面。」
※陔:ㄍㄞ(名詞)1.石階的次序。說文解字:「陔,階次也。」
2.重、層。如:「九陔」。
漢書˙卷二十五˙郊祀志上:「祠壇放亳忌泰一壇,三陔。」
3.田中高地。
文選˙束˙補亡詩六首之一:「循彼南陔,言采其蘭。」
唐˙劉禹錫˙和州送錢侍御自宣州幕拜官便於華州覲省詩:「蘭陔行可採,蓮府猶回瞪。」
○陔步:ㄍㄞ ㄅㄨˋ調節步伐,合於節奏。
宋史˙卷一二六˙樂志一:「及舞之將成也,則鳴鐃以退行列,築雅以陔步。」
○循陔:ㄒㄩㄣˊ ㄍㄞ語本文選˙束˙補亡詩六首之一:「循彼南陔,言采其蘭。」後比喻事親。陔,指詩經亡佚的篇名南陔。根據詩序,南陔是孝子相戒以養的詩篇。
唐˙顏真卿˙河南府參軍贈祕書丞郭君神道碑銘:「天寶五載,大夫總渡瀘之師,繄君奉循陔之養。」
○蘭陔:ㄌㄢˊ ㄍㄞ比喻孝子養親之意。
唐˙劉禹錫˙和州送錢侍御自宣州幕拜官便於華州覲省送僧方及南謁柳員外詩:「蘭陔行可採,蓮府猶回瞪。」
※荄:ㄍㄞ草根。
說文解字:「荄,草根也。」
宋˙蘇軾˙冬至日獨遊吉祥寺詩:「井底微陽回未回,蕭蕭寒雨濕枯荄。」
※刻:ㄎㄜˋ找到148則。
(動詞)1.又音ㄎㄜ。雕鏤。如:「刻字」、「雕刻」、「刻舟求劍」。說文解字:「刻,鏤也。」
宋˙歐陽修˙瀧岡阡表:「乃列其世譜,具刻於碑。」
○刻字:ㄎㄜˋ ㄗˋ(1)雕刻文字。
唐˙張籍˙少年行:「日日鬥雞都市裡,贏得寶刀重刻字。」
(2)雕刻的文字。
晉˙葛洪˙神仙傳˙卷六:「按言觀其刻字,果齊之故器也。」
○雕刻:ㄉㄧㄠ ㄎㄜˋ雕鑿刻畫。亦作「彫刻」。=雕琢、雕鏤、鐫刻。
如:「雕刻神像」。
○刻舟求劍:ㄎㄜˋ ㄓㄡ ㄑㄧㄡˊ ㄐㄧㄢˋ楚人過江,劍掉水中,便於船舷刻一記號,待船停止,從刻記號處下水尋劍的故事。後用以比喻拘泥固執,不知變通。亦作「求劍刻舟」。=一成不變、食古不化、膠柱鼓瑟←→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妙手斲輪、相機行事、瞬息萬變。
典出呂氏春秋˙慎大覽˙察今。
宋˙陸游˙謝梁右相啟:「刻舟求劍,固匪通材。」
紅樓夢˙第一二○回:「似你這樣尋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劍,膠柱鼓瑟了。」
2.牢記。又音ㄎㄜ。如:「那段美好的回憶,已深深的刻在我的心版上。」
3.傷害、剝削。
荀子˙禮論:「刻死而附生謂之墨,刻生而附死謂之惑。」楊倞˙注:「刻,損減。」
唐˙柳宗元˙封建論:「大逆未彰,姦利浚財,怙勢作威,大刻於民者,無如之何。」
4.限定。
明˙史可法˙復多爾袞書:「越數日,遂命法視師江北,刻日西征。」
○刻日:ㄎㄜˋ ㄖˋ限期。亦作「克日」、「剋日」。
宋史˙卷三六一˙張浚傳:「時金人屯重兵于河南,為虛聲脅和,有刻日決戰之語。」
清史稿˙卷二十四˙德宗本紀二:「庚申,趣盛宣懷蘆漢鐵路刻日興工,並開辦粵漢、寧滬各路。」
(形容詞)5.程度深的。如:「嚴刑刻法」。
(名詞)6.古代記時的名稱,一晝夜共分一百刻。今以十五分鐘為一刻。
周禮˙夏官˙挈壺氏「縣壺」句下鄭玄˙注:「漏之箭晝夜共百刻,冬夏之間有長短焉,大史立成法,有四十八箭。」
7.時候。亦指短暫的時間。如:「此時此刻」、「刻不容緩」。
西遊記˙第九十二回:「這家酬,那家請,略無虛刻。」
○此時此刻:ㄘˇ ㄕˊ ㄘˇ ㄎㄜˋ這個時刻、現在。如:「二月初至,此時此刻,正是到陽明山賞花的最佳時機。」
○刻不容緩:ㄎㄜˋ ㄅㄨˋ ㄖㄨㄥˊ ㄏㄨㄢˇ形容情勢十分緊迫,一刻也不容耽擱。緩,拖延。=千鈞一髮、迫不及待、迫在眉睫、燃眉之急。
清史稿˙卷十˙高宗本紀一:「乙卯,諭曰:『江南水災地畝涸出,耕種刻不容緩。』」
官場現形記˙第五十三回:「但是如今這兩件事情,都是刻不容緩的,所以卑府才趕到省裡,來面回大帥。」
※咳:(一)ㄎㄜˊ氣管受到痰或氣體的刺激,引起反射作用,把氣體用力排出。如:「咳嗽」、「百日咳」。
○咳嗽:ㄎㄜˊ ㄙㄡˋ(1)喉部或氣管的黏膜受痰或氣體的刺激,引起反射作用,把氣體用力排出。
(2)比喻出聲、說話。
元˙馬致遠˙漢宮秋˙第二折:「恐怕邊關透漏,央及家人奔驟。似箭穿著鴈口,沒個人敢咳嗽。」
水滸傳˙第三十八回:「你這賊配軍是我手裡行貨,輕咳嗽便是罪過。」
○百日咳:ㄅㄞˇ ㄖˋ ㄎㄜˊ病名。潛伏期約七至十天,前驅期則呈感冒病狀,約一至二週後,咳嗽逐漸加劇,慢慢的出現抽筋性咳嗽的痙咳期,咳聲連續,而且發出特殊的哮喘聲。持續三﹑四月始漸痊癒,約經百日之久,故稱為「百日咳」。此症極易併發肺炎、中耳炎、腦炎、肺氣腫等疾病。小兒易患此病,現已有預防疫苗,且抗生素療效佳,此症已大為減少。
○止咳:ㄓˇ ㄎㄜˊ使咳嗽停止。如:「這種藥既能止咳又不傷胃,你不妨試試!」
○咳唾:ㄎㄜˊ ㄊㄨㄛˋ(1)咳嗽而噴吐唾液。
大戴禮記˙保傅:「周旋俯仰視瞻無儀,安顧咳唾趨行不得。」
(2)稱讚對方的言論、談吐。
莊子˙秋水:「竊待於下風,幸聞咳唾之音,以卒相丘也。」
文選˙盧諶˙贈劉琨書:「錫以咳唾之音,慰其違離之意。」
○乾咳:ㄍㄢ ㄎㄜˊ咳嗽而無痰唾,往往有聲無力。或稱為「乾嗽」。
○喘咳:ㄔㄨㄢˇ ㄎㄜˊ中醫上指因痰盛而作喘且兼見咳嗽。常見於慢性支氣管炎、肺原性心臟病、支氣管哮喘等病症。
○嗆咳:ㄑㄧㄤˋ ㄎㄜˊ呼吸器官因吸入刺激的氣味而咳嗽。如:「她因為吸入濃煙而嗆咳,經救治後已無大礙。」
○珠璣咳唾:ㄓㄨ ㄐㄧ ㄎㄜˊ ㄊㄨㄛˋ比喻人的談吐或詩文如珠玉般美好。
語本漢˙趙壹˙刺世疾邪賦:「勢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
宋˙陳師道˙嘲秦觀詩:「若為借與春風看,無限珠璣咳唾中。」
○咳唾成珠:ㄎㄜˊ ㄊㄨㄛˋ ㄔㄥˊ ㄓㄨ本指咳吐噴散的唾沫,狀似珠子。後比喻言談不凡或文詞優美。亦作「欬唾成珠」。
典出莊子˙秋水。
晉書˙卷五十五˙夏侯湛傳:「咳唾成珠玉,揮袂出風雲。」
(二)ㄎㄚˇ(動詞)用力咳嗽,迫使喉間的梗塞物自口中排出。如:「咳血」、「咳痰」、「將小魚刺咳出來。」
○咳血:ㄎㄚˇ ㄒㄧㄝˇ咳嗽痰中帶血。多因咳嗽損傷肺絡、風熱燥邪或肝火犯肺而引起。
○咳痰:ㄎㄜˊ ㄊㄢˊ咳嗽而吐出痰來。
(三)ㄏㄞ(歎詞)表示後悔、感傷的語氣。如:「咳!我怎麼忘了!」
明˙汪錂˙春蕪記˙第五齣:「咳!不意今日出來,惹了一場風月債。」
○咳歌打戰:ㄏㄞ ㄍㄜ ㄉㄚˇ ㄓㄢˋ哆嗦、發抖。
西遊記˙第四十八回:「將近天曉,師徒們衾寒枕冷,八戒咳歌打戰睡不得。」
○咳聲打氣:ㄏㄞ ㄕㄥ ㄉㄚˇ ㄑㄧˋ因憂愁、煩悶或痛苦而嘆氣。亦作「咳聲歎氣」、「嗐聲歎氣」。
紅樓夢˙第八十回:「薛蟠急的說又不好,勸又不好,打又不好,央告又不好,只是出入咳聲打氣,抱怨說運氣不好。」
○咳聲嘆息:ㄏㄞ ㄕㄥ ㄊㄢˋ ㄒㄧˊ因憂慮或煩惱而嘆氣。如:「遇到困難,光是咳聲嘆息沒有用,勇敢面對問題才是根本之道。」
○咳聲歎氣:ㄏㄞ ㄕㄥ ㄊㄢˋ ㄑㄧˋ因憂愁、煩悶或痛苦而發出嘆息聲。亦作「咳聲打氣」、「嗐聲歎氣」。
紅樓夢˙第三十三回:「我看你臉上一團思欲愁悶氣色,這會子又咳聲歎氣。你那些還不足?還不自在?無故這樣,卻是為何?」
※欬:ㄎㄞˋ(讀音)ㄎㄞˋ(語音)ㄎㄜˊ咳嗽。說文解字:「欬,逆氣也。」段玉裁˙注:「含吸之欲其下,而气乃逆上是曰欬。」
宋˙蘇軾˙石鐘山記:「又有若老人欬且笑於山谷中者。」
○廣欬:ㄍㄨㄤˇ ㄎㄞˋ大聲呼喊。
禮記˙曲禮上:「車上不廣欬、不妄指。」
○謦欬:ㄑㄧㄥˋ ㄎㄞˋ(1)談笑。
莊子˙徐鬼:「莫以真人之言,謦欬吾君之側乎!」
(2)咳嗽。
列子˙黃帝:「惠盎見宋康王,康王蹀足謦欬疾言。」
○欬唾成珠:ㄎㄜˊ ㄊㄨㄛˋ ㄔㄥˊ ㄓㄨ比喻言談不凡或文詞優美。見「咳唾成珠」條。
後漢書˙卷八十˙文苑傳下˙趙壹傳:「埶家多所宜,欬唾自成珠。」
【以下為罕用字】
※侅:ㄍㄞ(1)奇侅:非常、奇特。說文解字:「侅,奇侅,非常也。」
(2)噎。集韻.平聲.咍韻:「飲食至咽曰侅。」
莊子.盜跖:「侅溺於馮氣,若負重行而上也,可謂苦矣。」
※郂:ㄍㄞ地名。說文解字:「郂,陳留鄉。」廣韻.平聲.咍韻:「郂,鄉名,在陳留。」
※胲:(一)ㄍㄞ (二)ㄍㄞˇ
(一)ㄍㄞ1.腳大姆指上長毛處的肉。說文解字:「胲,足大指毛肉。」段玉裁.注:「足母指上多生毛,謂之毛肉。」
2.備。廣雅.釋詁:「胲,備也。」
(二)ㄍㄞˇ3.臉頰或臉頰之肉。
漢書.卷六十五.東方朔傳:「臣觀其臿齒牙,樹頰胲。」顏師古.注:「頰肉曰胲。」
※姟:(一)ㄍㄞ (二)ㄏㄞˊ
(一)ㄍㄞ古代計數最大單位。十兆曰經,十經曰姟。見集韻.平聲.咍韻。
(二)ㄏㄞˊ「孩」之異體。
※峐:ㄍㄞ1.山不長草木。爾雅.釋山:「無草木,峐。」
2.山名。玉篇.山部:「峐,山名。」
※晐:ㄍㄞ1.日光兼覆。 龍龕手鏡‧日部:「晐,明也。」
2.引申為兼備、包含、齊全。同「該」、「賅」。
說文解字:「兼晐也。」段玉裁‧注:「此晐備正字,今字則『該』、『賅』行而『晐』廢矣。」
廣韻‧平聲‧咍韻:「晐,備也;兼也。」
廣雅‧釋言:「晐,包 也。」
咸;皆。廣雅‧釋言:「晐,咸也。」
※烗:ㄎㄞˋ1.熾。見玉篇.火部。
2.盛。見廣韻.去聲.怪韻。
※絯:(一)ㄍㄞ (二)ㄏㄞˋ
(一)ㄍㄞ1.拘束。廣雅.釋詁:「絯,束也。」
莊子.天地:「方且為緒使,方且為物絯。」
2.挂。玉篇.糸部:「絯,挂也。」
(二)ㄏㄞˋ3.大絲。廣韻.上聲.駭韻:「絯,大絲。」
4.通「駭」。
5.驚駭。
莊子.外物:「陰陽錯行,則天地大絯。」成玄英.疏:「陰陽錯亂,不順五行,故雷霆擊怒,驚駭萬物。」
※豥:ㄏㄞˊ四蹄都是白色的豬。玉篇.豕部:「豥,豕四足白。」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