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取』為字根衍生的字【修訂版】
以「取」為字根:(含有關的詞語)直接點選題目可完整閱讀!
※取:ㄑㄩˇ(動詞)1.拿。如:「取款」、「各取所需」、「探囊取物」。
唐.常建.宿五度溪仙人得道處詩:「前溪遇新月,聊取玉琴彈。」
○取款:ㄑㄩˇ ㄎㄨㄢˇ領取現錢。如:「擄人勒索的歹徒前往約定地點取款時,當場被警察逮個正著。」
○探囊取物:ㄊㄢˋ ㄋㄤˊ ㄑㄩˇ ㄨˋ伸手到袋子裡取東西,比喻事情極容易辦到。亦作「探囊」、「囊中取物」。←→海底撈針、緣木求魚。
三國演義˙第四十二回:「我向曾聞雲長言,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
2.得到。如:「取樂」、「取暖」、「取信於人」。
○取樂:ㄑㄩˇ ㄌㄜˋ尋取快樂。
文選˙張衡˙西京賦:「取樂今日,遑恤我後。」
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吾等只顧酌酒取樂,待霧散便回。」
○取暖:ㄑㄩˇ ㄋㄨㄢˇ利用熱能,以保持身體的溫暖。如:「靠近火爐取暖。」
南朝梁˙沈約˙與徐勉書:「上熱下冷,月增日篤,取暖則煩,加寒必利。」
○取信於人:ㄑㄩˇ ㄒㄧㄣˋ ㄩˊ ㄖㄣˊ取得他人的信賴。如:「他三番兩次的食言,今後所說的話如何還能取信於人呢?」
3.接受、收受。如:「分文不取」。
孟子.離婁下:「可以取,可以無取,取傷廉。」
○分文不取:ㄈㄣ ㄨㄣˊ ㄅㄨˋ ㄑㄩˇ一個錢也不拿。=一錢不受←→貪得無厭。
如:「他分文不取就這樣走了。」
4.捕捉。
詩經.豳風.七月:「取彼狐貍,為公子裘。」
5.選擇。如:「取士」、「取名」、「取景」、「取道」。
三國演義.第六十三回:「統令魏延為先鋒,取南小路而進。」
○取士:ㄑㄩˇ ㄕˋ選用人才。
孟子˙告子下:「士無世官,官事無攝,取士必得。」
儒林外史˙第一回:「此一條之後,便是禮部議定取士之法:三年一科,用五經、四書、八股文。」
○取名:ㄑㄩˇ ㄇㄧㄥˊ(1)訂名、命名。
儒林外史˙第三十六回:「到冬底生了個兒子,因這些事都在祁太公家做的,因取名叫做感祁。」
(2)求取名聲。
宋史˙卷四二七˙道學傳一˙周敦頤傳:「廉于取名而銳于求志,薄於徼福而厚於得民。」
○取景:ㄑㄩˇ ㄐㄧㄥˇ選取景物做為攝影或寫生的對象。如:「這幅作品取景於長江三峽。」
○取道:ㄑㄩˇ ㄉㄠˋ(1)上路。
史記˙卷八十六˙刺客傳˙荊軻傳:「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
(2)選取經由某地的路線。如:「他取道歐洲返國。」
6.求、尋求。如:「自取滅亡」。
文選.張衡.西京賦:「列爵十四,競媚取榮。」
○自取滅亡:ㄗˋ ㄑㄩˇ ㄇㄧㄝˋ ㄨㄤˊ自己的作法不當而導致滅亡。=自取毀滅、自掘墳墓、惹火燒身。
唐˙劉蕢˙對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策:「以其思慮昏而耳目塞,上出惡政,人為寇盜,皆不知其所以然,以其自取滅亡也。」
聊齋志異˙卷六˙聶政:「至於荊軻,力不足以謀無道秦,遂使絕裾而去,自取滅亡。」
7.迎娶。通「娶」。
詩經.豳風.伐柯:「取妻如何?匪媒不得。」
史記.卷三十三.魯周公世家:「莊公取齊女為夫人曰哀姜。」
(助詞)8.置於動詞後,表示動作的進行。
唐.杜秋娘.金縷衣詩:「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補充】莫:不要。金縷衣:用金線編織而成的華貴衣服。縷:ㄌㄩˇ。惜取:必須珍惜。
「金縷衣」是十分難得的貴重物件,「少年時」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兩者並列,似乎難以取捨。「莫惜」、「惜取」這兩個帶有傾向性的反義詞表明了作者的態度。「金縷衣」雖然是難得的珍寶,失去了還有再次得到的機會。「少年時」卻是一去不復返的,縱有千金也不可能換取。
(名詞)9.姓。如宋代有取希作。
※諏:ㄗㄡ(動詞)
1.商量、諮詢、詢問。
國語˙晉語四:「諏於蔡原而訪於辛尹。」
○諮諏:ㄗ ㄗㄡ詢問。
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陛下亦宜自課,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
○諏訪:ㄗㄡ ㄈㄤˇ諮詢、徵求意見。
新唐書˙卷一五八˙張建封傳:「燧伐李靈耀,軍中事多所諏訪。」
○諮經諏史:指商討、研究經史。
清.方苞《送王篛林南歸序》:「至則解衣盤薄,諮經諏史,旁若無人。」
2.選擇。
儀禮˙特牲饋食禮:「特牲饋食之禮,不諏日。」
○諏吉:ㄗㄡ ㄐㄧˊ選擇吉日。◎諏吉遷居。
※陬:ㄗㄡ
1.角落。如:「城陬」。
聊齋志異˙卷四˙辛十四娘:「忽憶堂陬撲滿,常見十四娘投錢於中。」
○海陬:ㄏㄞˇ ㄗㄡ 海角,偏遠的地方。
唐˙韓愈˙別知賦:「歲癸未而遷逐,侶蟲蛇於海陬。」
2.山腳。如:「山陬」。
宋˙楊萬里˙次日醉歸詩:「歸路意昏昏,落日在嶺陬。」
3.偏遠的地方。
文選˙左思˙吳都賦:「其荒陬譎詭,則有龍穴內蒸,雲雨所儲。」
○荒陬:ㄏㄨㄤ ㄗㄡ偏僻荒遠的地方。
文選˙左思˙吳都賦:「其荒陬譎詭,則有龍穴內蒸。」
唐˙柳宗元˙夢歸賦:「夕予寐於荒陬兮,心慊慊而莫違。」
○陬落:ㄗㄡ ㄌㄨㄛˋ邊疆地帶。
晉書˙卷六十六˙劉弘等傳˙史臣曰:「士行望非世族,俗異諸華,拔萃陬落之間,比肩髦之列。」
唐˙呂溫˙地圖志序:「然後列以城郭,羅乎陬落,內自五侯九伯,外洎要荒蠻貊。」
○山陬海澨ㄕˋ:山隅和海邊。泛指荒遠的地方。
清.王晫《今世說.德行》:「宦轍所至,山陬海澨,有以讀書能為文者,必枉車騎過之。」
○山陬海噬ㄕˋ:形容遙遠偏僻的地方。
4.聚落、聚居之處。
文選˙左思˙魏都賦:「蠻陬夷落,譯導而通。」
〈其他〉
○孟陬:ㄇㄥˋ ㄗㄡ 陰曆正月。
楚辭˙屈原˙離騷:「攝提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文選˙陸倕˙新刻漏銘:「而司歷亡官,疇人廢業,孟陬殄滅,攝提無紀。」
○陬月:ㄗㄡ ㄩㄝˋ陰曆正月。見爾雅˙釋天。
○區聞陬見:見聞不廣,學識淺陋。
清‧江藩《漢學師承記‧朱笥河》:「後學小生,區聞陬見,不得而妄議已。」
※鯫:ㄗㄡ
1.一種白魚。說文解字:「鯫,白魚也。」
2.一種小魚。集韻˙平聲˙侯韻:「鯫,小魚也。」
3.小。集韻˙上聲˙厚韻:「鯫,一曰小也。」
○鯫生:ㄗㄡ ㄕㄥ(1)見識鄙陋的人。為輕蔑讀書人的話。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鯫生說我曰:『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也。』」
(2)文士自謙之詞。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一折:「歎鯫生不才,謝多嬌錯愛。」
※娶:(讀音)ㄑㄩˋ(語音)ㄑㄩˇ.男子迎接女子過門成親。如:「嫁娶」、「娶老婆」、「娶妻娶德」。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裴散騎娶王太尉女。」
○娶妻:ㄑㄩˇ ㄑㄧ男子迎娶女子為妻。=立室、受室。
左傳˙昭公二十八年:「昔賈大夫惡,娶妻而美。」
文明小史˙第二十一回:「其時何自立已二十多歲了,尚未娶妻,不免客居無聊,動了尋春之念。」
○娶親:ㄑㄩˇ ㄑㄧㄣ 男子結婚,也指男子前往女家迎娶。
紅樓夢˙第四十回:「是誰家娶親呢?這裡臨街倒近。」
文明小史˙第十九回:「屢次三番寫信前來,叫他回去娶親。」
○迎娶:ㄧㄥˊ ㄑㄩˇ婚禮時新郎到女家迎接新娘回來行婚禮。=迎親。
○另娶:ㄌㄧㄥˋ ㄑㄩˇ另外娶妻。=再娶。◎他離婚後,另娶一個年紀小他二十歲的女子。
○再娶:ㄗㄞˋ ㄑㄩˇ男子再婚。=另娶。
○嫁娶:ㄐㄧㄚˋ ㄑㄩˇ嫁女與娶婦。
三國志˙卷十˙魏書˙賈詡傳:「男女嫁娶,不結高門,天下之論智計者歸之。」
○娶媳婦:ㄑㄩˇ ㄒㄧˊ ˙ㄈㄨ1.泛指男子結婚。◎你什麼時候娶媳婦?」
2.替兒子娶妻。
3.一種小孩模仿成人婚禮場面的遊戲。一般由六個孩子組成。先選出兩個孩子扮演新娘和新郎,坐在其餘四個孩子用手相搭成的兩組花轎上,抬花轎的孩子一邊抬一邊唱民謠,唱到最後一句時,一齊鬆開雙手,使不設防的新娘新郎摔在地上,以引起孩子們的哈哈大笑。
○子平畢娶:ㄗˇ ㄆㄧㄥˊ ㄅㄧˋ ㄑㄩˇ子平畢娶指向長在辦完所有兒女的嫁娶事後,即棄家與好友雲遊四海。子平,指東漢時向長。見後漢書˙卷八十三˙逸民傳˙向長傳。後遂用來指人在兒女成家後,無牽無掛。
○男大當娶:指男子成年後要娶親成家。
老舍《駱駝祥子》:「男大當娶,女大當聘,你六十九了,白活!」
○河伯娶婦:ㄏㄜˊ ㄅㄛˊ ㄑㄩˇ ㄈㄨˋ戰國魏文侯時,鄴地三老、廷掾,與巫祝勾結,假托河伯欲娶妻,每年強選少女,投入河中,愚弄人民並榨取錢財。後西門豹為鄴令,在河伯娶婦時,托言所選女子不美,要巫祝、三老去與河伯商量,另行選送,便將其投入河中,因而制止了利用迷信虐害人民的惡行。見史記˙卷一二六˙滑稽傳˙褚少孫補西門豹傳。
○明婚正娶:指經過正式手續的婚姻,現指符合婚姻法規定的合法婚姻。
元.關漢卿《救風塵》第四折:「那裡是明婚正娶,公然的傷風敗俗。」
○明媒正娶:ㄇㄧㄥˊ ㄇㄟˊ ㄓㄥˋ ㄑㄩˇ經過公開儀式的正式婚姻。舊指正式婚姻。明、正:形容正大光明。=明媒正配、明婚正配。
明˙朱權˙荊釵記˙第二十九齣:「我當初嫁你,也是明媒正娶,又不是暗地裡偷情。」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卷一:「論起初婚,王氏在前,只因休了一番,這平氏到是明媒正娶,又且平氏年長一歲,讓平氏為正房,王氏反做偏房,兩個姐妹相稱。」
紅樓夢˙第六十八回:「我勸你能者些兒罷,咱們又不是明媒正娶來的。」
○牽絲娶婦:ㄑㄧㄢ ㄙ ㄑㄩˇ ㄈㄨˋ相傳唐代宰相張嘉貞欲納郭元振為婿,於是命五個女兒各執一根絲線,躲藏在幔幕之後,由郭元振擇而牽之。郭元振牽一紅色絲線,而得大有姿色的第三女。見五代周˙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卷上˙牽紅絲娶婦。後泛指擇婿、選妻,締結婚姻。
○娶妻生子:ㄑㄩˇ ㄑㄧ ㄕㄥ ㄗˇ娶婦為妻,生兒育女。
儒林外史˙第一回:「我兒可聽我的遺言,將來娶妻生子,守著我的墳墓,不要出去做官。」
○停妻再娶:ㄊㄧㄥˊ ㄑㄧ ㄗㄞˋ ㄑㄩˇ拋棄未離異的妻子而再娶。有妻並未離異,又與人正式結婚。
元˙楊顯之˙瀟湘雨˙第四折:「問他一個交結貢官,停妻再娶,縱容潑婦,枉法成招。」
元‧楊景賢《劉行首》第三折:「員外,你不回家來,原來在這裡,做個停妻再娶妻。我和你見官去。」
※最:ㄗㄨㄟˋ
1.至極。如:「最好」、「最大」、「最美」。
史記˙卷一二六˙滑稽傳˙褚少孫補西門豹傳:「三子之才能誰最賢哉?辨治者當能別之。」
2.凡、總計。
史記˙卷五十七˙絳侯周勃世家:「最從高帝得相國一人,丞相二人,將軍、二千石各三人。」漢˙王符˙潛夫論˙實貢:「最其行能,多不及中。」
3.菁華,居首要性的人或物。
唐˙司馬札˙賣花者詩:「長安甲第多,處處花堪愛,良金不惜費,競取園中最。」
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二齣:「河東舊族,柳氏名門最。」
4.聚合。
宋.陸游.澹齋居士詩序:「最其詩,得三卷,屬某為序。」
○最少:ㄗㄨㄟˋ ㄕㄠˇ1.比較起來數量最小的。◎他分到的糖果最少。
2.至少。=起碼。◎你要走,最少也該留個紙條告知。
○最好:ㄗㄨㄟˋ ㄏㄠˇ1.極好。←→最壞。
唐˙韓偓˙三月詩:「四時最好是三月,一去不迴唯少年。」
三國演義˙第四回:「操以鞭指林深處謂宮曰:『此間有一人姓呂,名伯奢,是吾父結義弟兄;就往問家中消息,覓一宿,如何?』宮曰:『最好。』」
2.表示非常希望。◎這件事,最好你親自前來,不要委託他人代辦。
○最先:ㄗㄨㄟˋ ㄒㄧㄢ最早。=最後。◎哥倫布最先發現新大陸。
○最初:ㄗㄨㄟˋ ㄔㄨ最早的時期、開始的時候。←→最後、最終。
◎我們最初認識的地方是在淡水河畔。
○最近:ㄗㄨㄟˋ ㄐㄧㄣˋ1.距離不遠,很接近。
宋˙蘇軾˙答李琮書:「天常正月中與軾言:『播州首領楊貴遷者,俗謂之楊通判,最近烏蠻,而裊武可用。』」
2.說話前後不久的日子。=近來←→最遠。
◎最近幾天不知怎麼搞的,總是心神不寧,好像有什麼事即將發生!
○最後:ㄗㄨㄟˋ ㄏㄡˋ時間或次序上居於末了的位置。=末了、著末←→起初、首先、最先、最初。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楚懷王初封項籍為魯公,及其死,魯最後下,故以魯公禮葬項王穀城。」◎最後一名。
○最終:ㄗㄨㄟˋ ㄓㄨㄥ最後,最末了。=終極、最後←→最初。
◎為學的最終目的,在探求真理,實踐美善。
○最拿手:ㄗㄨㄟˋ ㄋㄚˊ ㄕㄡˇ最擅長的。
◎數學是他最拿手的科目,每次考試都能獲得高分。
○最速件 ㄗㄨㄟˋ ㄙㄨˋ ㄐㄧㄢˋ◎需要最先處理的文件,多用於公文。
○最敬禮:ㄗㄨㄟˋ ㄐㄧㄥˋ ㄌㄧˇ最恭敬的禮節。◎向國父遺像行最敬禮。
○最適化:ㄗㄨㄟˋ ㄕˋ ㄏㄨㄚˋ對於某類決策問題,其決策因子之決定,有一最適宜的數值,不是最大也不是最小,唯有當決策因子等於此最適宜數值時,此決策問題的目標才能最圓滿的達成。求此最適宜數值的過程,稱為「最適化」。
○不恥最後:不因為跑到最後而感到可恥。比喻凡是只要堅持到底,就能達到目的。
《韓非子‧喻老》:「夫誘道爭遠,非先則後也。而先後心皆在於臣,上何以調于馬,此君之所以後也。」
○為善最樂:ㄨㄟˊ ㄕㄢˋ ㄗㄨㄟˋ ㄌㄜˋ行善是最快樂的事。做善事是最快樂的事。常用為勸人多行善事的格言。
《後漢書˙卷四十二˙光武十王傳˙東平憲王蒼傳》:「日間問東平王:處家何等最樂?王言為善最樂。」
○最佳拍檔:ㄗㄨㄟˋ ㄐㄧㄚ ㄆㄞ ㄉㄤˇ最好的搭檔。
◎他們倆人默契十足,真可謂最佳拍檔。
○最高當局:ㄗㄨㄟˋ ㄍㄠ ㄉㄤ ㄐㄩˊ擁有最高行政決策權的單位。
○最後通牒:ㄗㄨㄟˋ ㄏㄡˋ ㄊㄨㄥ ㄉㄧㄝˊ一國對他國就雙方的爭端所發的文件,表明最後的要求,並限期答覆,否則即採取行動對付對方。亦稱為「哀的美敦書」。
○最高容許量:ㄗㄨㄟˋ ㄍㄠ ㄖㄨㄥˊ ㄒㄩˇ ㄌㄧㄤˋ工作場所內空氣中所含的有毒物質,超過某一定量時則發生中毒現象,此時能容許存在之最高容量稱為「最高容許量」。
○最惠國待遇:ㄗㄨㄟˋ ㄏㄨㄟˋ ㄍㄨㄛˊ ㄉㄞˋ ㄩˋ締約國之一給予第三國某種權利時,其他締約國即當然享受同等的權利,而不必另訂新約。
○最後的審判:ㄗㄨㄟˋ ㄏㄡˋ ˙ㄉㄜ ㄕㄣˇ ㄆㄢˋ據天主教教義:世界末日時,由基督喚醒死者之靈魂,以在世時的行為來判定何者可昇天堂或下地獄。米開蘭基羅在席斯丁大教堂所繪的天花板壁畫,是此種題材的代表作。
○最後的晚餐:ㄗㄨㄟˋ ㄏㄡˋ ˙ㄉㄜ ㄨㄢˇ ㄘㄢ基督受難前夕,召集十二門徒舉行訣別的晚餐,並教以互助互愛的誡命。歷代歐洲美術家常用為繪畫或雕塑的題材,其中以達文西在米蘭郊外的小教堂所繪的壁畫,最為出名。
○明鎗容易躲,暗箭最難防:ㄇㄧㄥˊ ㄑㄧㄤ ㄖㄨㄥˊ ㄧˋ ㄉㄨㄛˇ ㄢˋ ㄐㄧㄢˋ ㄗㄨㄟˋ ㄋㄢˊ ㄈㄤˊ比喻公開的攻擊比較容易對付,暗中的攻擊難以提防。指公開攻擊容易對付,暗地陷害劫難於防備。=明槍好躲,暗箭難防。
明˙汪錂˙春蕪記˙第十一齣:「倘若拿著宋玉,事兒發作。季老夫人得知,一定賣那潑賤到隔江過海去,不然也打他幾十下,消了我這惡氣。正是明槍容易躲,暗箭最難防。」
○明鎗容易躲,暗劍最難防:ㄇㄧㄥˊ ㄑㄧㄤ ㄖㄨㄥˊ ㄧˋ ㄉㄨㄛˇ ㄢˋ ㄐㄧㄢˋ ㄗㄨㄟˋ ㄋㄢˊ ㄈㄤˊ比喻公開的攻擊比較容易對付,暗中的攻擊難以提防。=明槍好躲,暗箭難防。
明˙葉憲祖˙鸞鎞記˙第十齣:「待我到丞相跟前去,背他一場是非,叫他明鎗容易躲,暗箭最難防。」
※趣:(一)ㄑㄩˋ (二)ㄘㄨˋ找到75則。
(一)ㄑㄩˋ
(名詞)1.興味。如:「有趣」、「雅趣」、「趣味」、「相映成趣」。
唐˙李白˙月下獨酌詩:「但得酒中趣,勿為醒者傳。」
○有趣:ㄧㄡˇ ㄑㄩˋ有趣味,能引起好奇或歡樂。=風趣、趣味、興趣←→乏味、沒趣、枯燥、無聊、無味。
儒林外史˙第四十二回:「大爺見他為人有趣,留他一同坐著喫飯。」
文明小史˙第三十四回:「毓生聽他說得有趣,不由的又要笑,卻不敢大笑。」
○雅趣:ㄧㄚˇ ㄑㄩˋ清雅的意趣。=俗趣。
隋˙江總˙脩心賦:「果叢藥苑,桃蹊橘林,梢雲拂日,結暗生陰,保自然之雅趣。」
○趣味:ㄑㄩˋ ㄨㄟˋ興趣意味。=有趣、意思、樂趣、興趣、興味。
紅樓夢˙第三十九回:「便把鄉村中所見所聞的事情,說與賈母,賈母一發得了趣味。」
2.行動或意志的傾向。如:「志趣」。
○志趣:ㄓˋ ㄑㄩˋ志向興趣、心志的趨向。
三國志˙卷五十七˙吳書˙駱統傳:「饗賜之日,可人人別進,問其燥溼,加以密意,誘諭使言,察其志趣。」
晉書˙卷四十九˙阮籍傳:「梁國張偉志趣不常,自隱於屠釣。」
3.旨意、意味。如:「旨趣」。
列子˙湯問:「曲每奏,鍾子期輒窮其趣。」
○旨趣:ㄓˇ ㄑㄩˋ宗旨和意義。=指趣、意旨、意義。
北史˙卷八十四˙孝行傳˙王頒傳:「勤學累載,遂遍通五經,究其旨趣,大為儒者所稱。」
(形容詞)4.有興味的。如:「趣事」、「趣聞」。
○趣事:ㄑㄩˋ ㄕˋ有趣味的事。
紅樓夢˙第五回:「不過皆是寧榮二府女眷家宴小集,並無別樣新文趣事可記。」
○趣聞:ㄑㄩˋ ㄨㄣˊ有趣可笑的時事或傳聞。=妙聞。◎他所經之處,趣聞頻生。
(動詞)5.行動歸向。通「趨」。
列子˙力命:「農赴時,商趣利。」
晉˙王羲之˙三月三日蘭亭詩序:「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
(二)ㄘㄨˋ
(動詞)6.催促。通「促」。
禮記˙月令:「趣民收斂。」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數使使趣齊兵,欲與俱西。」
(副詞)7.立刻、趕快。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若不趣降漢,漢今虜若,若非漢敵也。」
參看:【與趣有關的詞語】
※聚:ㄐㄩˋ找到112則。
(動詞)1.集合、會合。如:「物以類聚」。
易經˙繫辭上:「方以類聚,物以群分。」
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吳句餘予之朱方,聚其族焉而居之,富於其舊。」
○物以類聚:ㄨˋ ㄧˇ ㄌㄟˋ ㄐㄩˋ原指性質相近的東西常聚集在一起。後多比喻壞人互相勾結。
語本易經˙繫辭上:「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醒世恆言˙卷十七˙張孝基陳留認舅:「自古道:『物以類聚』。過遷性喜游蕩,就有一班浮浪子弟引誘打合。」
2.堆積、蓄積。如:「聚沙成塔」。
荀子˙王制:「我今將畜積并聚之於倉廩。」
後漢書˙卷二十四˙馬援傳:「又於帝前聚米為山谷,指畫形埶。」
○聚沙成塔:ㄐㄩˋ ㄕㄚ ㄔㄥˊ ㄊㄚˇ本指兒童堆積泥沙成佛塔的遊戲,雖是遊戲也能成就功德。見妙法蓮華經˙卷一。後比喻積少成多。=眾志成城、集腋成裘、積少成多。
如:「只要努力,必能聚沙成塔,顯現成績。」
3.徵收、搜括。
論語˙先進:「季氏富於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
○聚斂:ㄐㄩˋ ㄌㄧㄢˋ(1)收集。
周禮˙天官˙大宰:「八曰臣妾聚斂疏材。」
墨子˙天志中:「聚斂天下之美名而加之焉,曰此仁也義也。」
(2)搜刮民財。=搜括。
禮記˙大學:「與其有聚斂之臣,寧有盜臣。」
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上:「道經洛陽,見西京留守王守恩貪鄙聚斂,刻剝百姓。」
(名詞)4.村落。
史記˙卷一˙五帝本紀:「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張守節˙正義:「聚,謂村落也。」
漢˙王˙僮約:「往來市聚,慎護姦偷。」
5.人群。
左傳˙成公十三年:「虔劉我邊陲,我是以有輔氏之聚。」杜預˙注:「聚,眾也。」
6.積蓄。
左傳˙哀公十七年:「楚白公之亂,陳人恃其聚而侵楚。」
【以下為罕用字】
※齱:ㄗㄡ齒不整齊狀。齱齵:牙齒歪斜不正。說文解字:「齱,齱齵,齒不正也。」(齵:ㄩˊ牙齒不正。玉篇˙齒部:「齵,齒不齊也。」)
※掫:ㄗㄡ巡夜打更。說文解字:「掫,夜戒守有所擊。」
左傳˙昭公二十年:「賓將掫,主人辭。」杜預˙注:「掫,行夜。」
※棷:ㄗㄡ(名詞)木柴、柴火。說文解字:「棷,木薪也。」
※緅:ㄗㄡ青赤色的。
唐˙柳宗元˙故襄陽丞趙君墓誌:「緋衣緅衾。」
※棸:ㄗㄡ(名詞)姓。如晉代有棸籌。
※埾:ㄐㄩˋ聚積的土。引申為聚集。
※冣:(一)ㄐㄩˋ (二)ㄗㄨㄟˋ
(一)ㄐㄩˋ1.聚積。同聚。說文解字:「緜,積也。」
史記.卷三.殷本紀:「大緜樂戲於沙丘,以酒為池,縣肉為林。裴駰.集解引徐廣曰:「緜,一作聚。」
(二)ㄗㄨㄟˋ2.極。通「最」。「最」之異體。
說文解字.緜字.段玉裁.注:「緜與最音義皆別……至乎南北朝緜最不分。」
※焣:(一)ㄐㄩˋ (二)ㄔㄠˇ (三)ㄔㄚˊ
(一)ㄐㄩˋ1.同「聚」。取。
清.俞樾.諸子平議.卷三十.淮南內篇:「燎焚天下之財。樾謹按:燎焚當作撩聚。古人書聚字或作焣。」
2.姓。字彙.火部:「焣,姓也。」
(二)ㄔㄠˇ3.同「取/火」。今作「炒」。「炒」之異體。
明.張自烈.正字通.火部:「焣,同取/火。」
四聲篇海.火部引川篇:「焣,音炒。」
(三)ㄔㄚˊ「取/火」之異體。
※娵:(一)ㄘㄡˇ (二)ㄐㄩ
(一)ㄘㄡˇ美女。集韻.上聲.厚韻:「娵,美女。」
(二)ㄐㄩ娵觜,星名。廣韻.平聲.虞韻:「娵,娵觜,星名。」
※踙:ㄋ一ㄝˋ1.踂之訛字。集韻.平聲.虞韻:「踙,足不相過。」
明.張自烈.正字通.足部:「踙,踂字之訛。」
2.「踂」之異體。
本資料引用自「度凡痞客邦部落格」網站 古意老師國文講義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