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始得西山宴遊記

  • 課文深究

第一段:柳宗元在文中先點出了「恆惴慄」的心情,下文又極力鋪寫他醉心於山水之美。自述由「恐懼」轉為「欣喜」的心情,而盡興於山水之樂。因此第一段是以「反筆」入手,以昔日之未始遊,帶出了今日「始得」之涵意。

第二、三段:本段最主要是寫遊歷西山的經過與精神感受,由「始指異之」的「 始 」字開展,由正面點出「始得」的真意。柳宗元無意之間發現了西山的奇特,於是開始一連串的登山活動。一行人「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一直攀登到高山頂端才停止,而登上高山後他看到了「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袵席之下」、「其高下之勢,岈然窪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這一段文字,不正面言西山之高,而由反襯的方式,描寫西山高峻的優勢。接下來,放眼望去「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不管任何角度望去,西山的特立高聳都給人一種超然拔卓的感受,於是本段末下了一個西山「不與培塿為類」的結論。此結論一方面寫實描繪西山的高聳特立,一方面柳宗元也暗喻了自己的卓然獨立與不隨俗沉淪的心境,而驟然感覺到物我合一的境界。

第四段:言道「於是始乎遊」。由於西山景色是如此妙不可言,因此柳宗元登上西山後,體驗了一種新的人生意境。昔日遊山,山是山,我是我,主客二體強烈對峙;而今「物我合一」,柳宗元的心境融入了悠忽縹緲的山水中,放下官場失意的困頓抑鬱之情,而到達了「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的境界。於是「引觴滿酌,頹然就醉」,縱情於山水之中。對作者而言,由「恆惴慄」到「心凝形釋,與萬物冥合」,一連串心路歷程的轉化,同時也代表了精神境界的提升,於是,柳宗元從消沉中解脫出來,物我兩忘。

本篇遊記以「 未始 」入筆,以「 始遊 」收筆,緊扣題意發揮。在寫景狀物上,語言清麗,能自出杼機而不落俗套。柳宗元撰寫此文本來就有其寄託,文章極寫西山的奇異怪特,而如此奇特的西山竟被人遺棄,這正好反映出作者自身的遭遇。西山的傲然挺立,不與培塿為類,正表明了作者的傲然卓立,恥與朝廷小人為伍,故西山不同凡俗的形象,正是作者自我人格的寫照,作者既寫山也寫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邱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