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孔明借箭:
卻說孔明回船謂魯肅曰:「每船上箭約五六千矣。不費江東半分之力,已得十萬餘箭。明日即將來射曹軍,卻不甚便?」肅曰:「先生真神人也!何以知今日如此大霧?」孔明曰:「為將而不通天文,不識地理,不知奇門,不曉陰陽,不看陣圖,不明兵勢,是庸才也。亮於三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霧,因此敢任三日之限。公瑾教我十日完辦,工匠料物,都不應手,將這一件風流罪過,明是要殺我;我命繫於天,公瑾焉能害我哉?」魯肅拜服。
  船到岸時,周瑜已差五百軍在江邊等候搬箭。孔明教於船上取之,可得十萬餘枝。都搬入中軍帳交納。魯肅入見周瑜,備說孔明取箭之事。瑜大驚,慨然歎曰:「孔明神機妙算,吾不如也!

1.巾扇任逍遙,試看抱膝長吟,高臥尚留名士隱;
井廬空眷念,可惜鞠躬盡瘁,歸耕未慰老臣心。
註:
高臥:高枕而臥,安臥。十分閒適的樣子。
名士隱:名士隱居的地方。
井廬:即諸葛井和諸葛廬,此泛指諸葛亮躬耕隱居之地的遺跡。
眷念:留念,懷念。
釋義:
諸葛亮頭戴綸巾,手持羽扇,任情逍遙自適。請看他抱膝常吟,當年安臥的地方,名士遺跡猶存。為了恢復劉氏江山,老臣鞠躬盡瘁。懷念著井廬,卻不能歸依。那顆想望重新回來耕種的心,最終沒有得到安慰。

2.【八陣圖】唐 · 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註釋::
(1)八陣圖:三國時代諸葛亮推演兵法把細石堆成的八門陣勢,其遺跡在現今四 川奉節縣西南。
(2)三分國:三分鼎立的國,即魏蜀吳。
(3)吞吳:併吞吳國。
語譯::
說起諸葛亮的功勞,在三國裡要算是蓋世第一,,他的名氣就是從八陣圖上成就的。這江面上有很急的流水,但是堆成八陣圖的石子一點也沒有轉動;到現在劉備併吞東吳失策的這一件事,到現在仍然是空流餘恨啊。

3.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語譯:  
  諸葛丞相的祠堂要去那兒找呢?原來在錦官城外,柏樹茂密的地方。祠堂階前的春草映著綠茵茵的碧色,隔著樹葉還聽得見黃鸝鳥兒清亮的叫聲。

  從前劉備三顧茅廬煩請他平定天下,所以在劉備與後主兩代中,都靠著老丞相的一片忠心開國與輔佐。他在討伐魏國的戰役中還沒得勝就先死去了,使得英雄豪傑都忍不住悲傷而讓淚水流滿了衣襟。

4.【武侯廟 】唐 · 杜甫
遺廟丹青落,空山草木長。
猶聞辭後主,不復臥南陽。

5.【諸葛廟】唐 · 杜甫
久游巴子國,屢入武侯祠,竹日斜虛寢,溪風滿薄帷,
君臣當共濟,賢聖亦同時,翊戴歸先主,并吞更出師,
蟲蛇穿畫壁,巫覡醉蛛絲,欻憶吟梁父,躬耕也未遲。

6.杜甫 永懷古績其五
諸葛大名垂宇宙, 諸葛亮的大名是與日月同光,永存於宇宙,
宗臣遺像肅清高。 進入祠堂瞻望諸葛遺像,不由肅然起敬,遙想一代為後世所崇仰的大臣,高風亮節,令人敬慕。
三分割據紆籌策, 紆策而成三國鼎立之勢,
萬古雲霄一羽毛。 這好比鸞鳳高翔,獨步青雲,奇功偉業,使歷代敬仰。
伯仲之間見伊呂, 他的人品與伊尹、呂尚不相上下,
指揮若定失蕭曹。 沈穩鎮定的指揮才能卻使蕭何、曹參為之暗然失色。
運移漢祚終難復, 只可恨漢朝氣數已終,即使有武侯如此稀世傑出的人物,決心恢復漢朝大業,但竟未成功,
志決身殲軍務勞。 杜反而因軍務繁忙,積勞成疾而死於征途。

杜甫瞻仰武侯祠,以自身肝膽情志弔古,對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高尚品節的讚歌,也是對英雄未遂平生志的深切嘆惋。

7.陸游:書憤
早歲那知世事艱, 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 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 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 千載誰堪伯仲間。
抒發心中對國事的憂憤。前四句追憶往事,後四句書寫懷抱。
主旨:屬詠懷詩,抒發心中對國事的憂憤。詩中寫出年華老大,壯志難酬,山河淪落未收復的悲憤。

8.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後主
明高天下,有何辯襄陽南陽

二、操喝令人馬沿棧而行,死者不可勝數。號哭之聲,於路不絕。操怒曰:「生死有命,何哭之有!如再哭者立斬!」三停人馬:一停落後;一停填了溝壑;一停跟隨曹操。過了險峻,路稍平坦。操回顧止有三百餘騎隨後,並無衣甲袍鎧整齊者。操催速行。眾將曰:「馬盡乏矣,只好少歇。」操曰:「趕到荊州將息未遲。」又行不到數里,操在馬上揚鞭大笑。眾將問:「丞相何又大笑?」操曰:「人皆言周瑜、諸葛亮足智多謀,以吾觀之,到底是無能之輩。若使此處伏一旅之師,吾等皆束手受縛矣。」
  言未畢,一聲炮響,兩邊五百校刀手擺開,為首大將關雲長,提青龍刀,跨赤兔馬,截住去路。操軍見了,亡魂喪膽,面面相覷。操曰:「既到此處,只得決一死戰!」眾將曰:「人縱然不怯,馬力已乏,安能復戰?」程昱曰:「某素知雲長傲上而不忍下,欺強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義素著。丞相舊日有恩於彼,今只親自告之,可脫此難。」操從其說,即縱馬向前,欠身謂雲長曰:「將軍別來無恙?」雲長亦欠身答曰:「關某奉軍師將令,等候丞相多時。」操曰:「曹操兵敗勢危,到此無路,望將軍以昔日之情為重。」雲長曰:「昔日關某雖蒙丞相厚恩,然已斬顏良,誅文醜,解白馬之危,以奉報矣。今日之事,豈敢以私廢公?」操曰:「五關斬將之時,還能記否?大丈夫以信義為重。將軍深明春秋,豈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雲長是個義重如山之人,想起當日曹操許多恩義,與後來五關斬將之事,如何不動心?又見曹軍惶惶皆欲垂淚,越發心中不忍。於是把馬頭勒回,謂眾軍曰:「四散擺開。」這個分明是放曹操的意思。操見雲長回馬,便和眾將一齊衝將過去。雲長回身時,曹操已與眾將過去了。雲長大喝一聲,眾軍皆下馬,哭拜於地。雲長愈加不忍。正猶豫間,張遼驟馬而至。雲長見了,又動故舊之情,長歎一聲,並皆放去。後人有詩曰:
    曹瞞兵敗走華容,正與關公狹路逢。只為當初恩義重,放開金鎖走蛟龍。

長阪橋邊怒氣騰,一聲虎嘯退曹兵。
今朝江上扶危主,青史應傳萬載名。
○張飛

曹公屈指從頭數,天下英雄獨使君。
髀肉復生猶感歎,爭教寰字不三分?
○劉備

赤面秉赤心、騎赤兔追風,馳驅時無忘赤帝,
青燈觀青史、仗青龍偃月,隱微處不愧青天。
○關羽

孔融居北海,豪氣貫長虹:坐上客長滿,樽中酒不空;
文章驚世俗,談笑侮王公。史筆褒忠直,存官紀太中。
○孔融

紅光罩體困龍飛,征馬衝開長?圍。四十二年真命主,將軍因得顯神威。
血染征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
昔年救主在當陽,今日飛身向大江。船上吳兵皆膽裂,子龍英勇世無雙!
昔日戰長?,威風猶未減。突陣顯英雄,被圍施勇敢。
鬼哭與神號,天驚並地慘。常山趙子龍,一身都是膽!
憶昔常山趙子龍,年登七十建奇功。獨誅四將來衝陣,猶似當陽救主雄。
常山有虎將,智勇匹關張。漢水功勳在,當陽姓字彰。
兩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青史書忠烈,應流百世芳。
○趙雲

三、七擒七縱:
孔明歸到寨中,升帳而坐,謂眾將曰:「吾今此計,不得已而用之,大損陰德。我料敵人必算吾於林木多處埋伏,吾卻空設旌旗,實無兵馬,疑其心也。吾令魏文長連輸十五陣者,堅其心也。吾見盤蛇谷止一條路,兩壁廂皆是光石,並無樹木,下面都是沙土,因令馬岱將黑油車安排於谷中。車中油櫃內,皆是預先造下的火炮,名曰『地雷』。一炮中藏九炮,三十步埋之。中用竹竿通節,以引藥線;纔一發動,山殞石裂。吾又令趙子龍預備草車,安排於谷口。又於山上準備大木亂石。卻令魏延賺兀突骨並藤甲軍入谷,放出魏延,即斷其路,隨後焚之。吾聞:『利於水者必不利於火。』藤甲雖刀箭不能入,乃油浸之物,見火必著。蠻兵如此頑皮,非火攻安能取勝?使烏戈國之人不留種類者,是吾之大罪也!」眾將拜伏曰:「丞相天機,鬼神莫測也!」孔明令押過孟獲來。孟獲跪於帳下。孔明令去其縛,教且在別帳與酒食壓驚。孔明喚管酒食官至坐榻前,如此如此,分付而去。
  卻說孟獲與祝融夫人並孟優、帶來洞主、一切宗黨在別帳飲酒。忽一人入帳謂孟獲曰:「丞相面羞,不欲與公相見。特令我來放公回去,再招人馬來決勝負。公今可速去。」孟獲垂淚言曰:「七擒七縱,自古未嘗有也。吾雖化外之人,頗知禮義,直如此無羞恥乎?」遂同兄弟妻子宗黨人等,皆匍匐跪於帳下,肉袒謝罪曰:「丞相天威,南人不復反矣!」孔明曰:「公今服乎?」獲泣謝曰:「某子子孫孫皆感覆載生成之恩,安得不服?

草船借箭││滿載而歸
孔明給周瑜看病││自有妙方
劉備的江山││哭出來的
張飛騎白馬││黑白分明
關羽降曹操││身在曹營心在漢、懷有二心
諸葛亮大擺空城計││化險為夷
劉備摔阿斗││收買人心
孔明七擒孟獲││以德服人

四、表曰:「吾聞賢弟在許昌,與曹操青梅煮酒,共論英雄;賢弟盡舉當世名士,操皆不許,而獨曰『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以曹操之權力,猶不敢居吾弟之先,何慮功業不建乎?」玄德乘著酒興,失口答曰:「備若有基本,天下碌碌之輩,誠不足慮也。」

東吳招親││弄假成真
關公門前耍大刀││自不量力
身在曹營心在漢││懷有二心
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

五、一天風雪訪賢良,不遇空回意感傷。凍合溪橋山石滑、寒侵鞍馬路途長。
    當頭片片梨花落、撲面紛紛柳絮狂。回首停鞭遙望處,爛銀堆滿臥龍岡。
本段主旨:劉備三顧茅蘆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過五關斬六將││所向無敵
曹操吃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蔣幹盜書││上當受騙
董卓進京││沒安好心
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
魯肅服孔明││心服口服

六、是日帝在外殿,見?慮引三百甲兵直入。帝問曰:「有何事?」慮曰:「奉魏公命收皇后璽。」帝知事洩,心膽皆碎。慮至後宮,伏后方起。慮便喚管璽綬人索取玉璽而出。伏后情知事發,便於殿後椒房內夾壁中藏躲。少頃,尚書令華歆引五百甲兵入到後殿,問宮人:「伏后何在?」宮人皆推不知。歆教甲兵打開朱戶,尋覓不見;料在壁中,便喝甲士破壁搜尋。歆親自動手揪后頭髻拖出。后曰:「望免我一命!」歆叱曰:「汝自見魏公訴去!」后披髮跣足,二甲士推擁而出。原來華歆素有文名,向與邴原、管寧相友善。時人稱三人為一龍:華歆為龍頭,邴原為龍腹,管寧為龍尾。一日,寧與歆共種園蔬,鋤地見金。寧揮鋤不顧;歆拾而視之,然後擲下。又一日,寧與歆同坐觀書,聞戶外傳呼之聲,有貴人乘軒而過。寧端坐不動,歆棄書往觀。寧自此鄙歆之為人,遂割席分坐,不復與之為友。後來管寧避居遼東,常帶白帽,坐臥一樓,足不履地,終身不肯仕魏;而歆乃先事孫權,後事曹操,至此乃有收捕伏皇后一事。後人有詩歎華歆曰:
    華歆當日逞兇謀,破壁生將母后收。助虐一朝添虎翼,罵名千載笑龍頭。
  又有詩讚管寧曰:
    遼東傳有管寧樓,人去樓空名獨留。笑殺子愉貪富貴,豈如白帽自風流?

扶不起的“阿斗”
既生“瑜”,何生“亮”
說“曹操”,曹操就到
今日非吳下“阿蒙”
“關公”面前耍大刀
講三國離不得諸葛,說“趙雲”離不得長板
張飛拿耗子,大眼瞪小眼
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
“張飛”賣刺蝟,人強貨扎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邱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