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諫逐客書 李斯

  • 四、課文深究

主旨

力陳驅逐客卿的不當

脈絡

全文從開篇提出總論點,中間三段以正反對比加以論證,最後得出「逐客之非」的結論

筆法

秦王逐客之舉,本因「鄭國事件」而生,李斯身當被逐之列,諫逐客書卻隻字不提自己的委屈與牢騷,而是從秦國「跨海內,制諸侯」的戰略角度去看問題。通過援引史實,取譬眼前,說古道今,論人議物,深刻地闡明逐客的錯誤和危害,是所謂「高處立論,闊處行文」

段落分析

  • 1. 首段以(「開門見山」)法,道出逐客之非
  • 2. 次段列舉四位秦君用客卿成功的史實,論證重用客卿對秦國有利

(1) (繆公)用五子,并國二十,遂霸西戎

(2) (孝公)任用商鞅,舉地千里,至今治彊

(3) (惠王)任用張儀,散合縱,六國臣服

(4) (昭王)任用范雎,蠶食諸侯,以成帝業

  • 3. 第三段指出秦王看重「色樂珠玉」而輕忽「人民」(客),實非「跨海內、制諸侯」的方法。這裡以成就統一大業作為出發點,說明重物輕人,驅逐外來人才的錯誤,而「據海內,制諸侯」是秦王夢寐以求的願望,所以相當有說服力
  • 4. 第四段強調(「有容乃大」)之理: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乃因不卻眾庶
  • 5. 末段總結(「逐客之害」):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讎,內自虛而外樹怨於諸侯
  • 6. 二至四段以正反對比手法,凸顯逐客之非

(1) 以秦王政逐客,對比四君之納客

(2) 以秦王政使物,對比用人之態度

(3) 以五帝三王不卻眾庶,對比秦王政逐客資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邱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